晚上遛狗,偶遇6楼的新邻居,一个小个子的中年妇女。看着比我年轻,却已经是个2.3岁孩子的奶奶了。前两年在我们楼上刚买了一套6复7的一套大单元房,装修了小半年,和儿子媳妇小孙子一起住。每每遇上都挺客气地打个招呼,不像城里人,对面住着也不相识,最多淡淡地点个头算是招呼了。
“上哪儿去啊?”我随口问道。
“我回家呢?”她一边走一边伸手拍打着回答。
我奇怪了,明明往外走,怎么是回家呢?“那你怎么往外走啊?”
“我回自己家呢!”她边走边解释,“我又买了套小房子,在中津桥路,桥头菜场那边。”
“多少平方啊?什么价位?”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三、四十平方,80万。他们需要独立的空间,我们也需要。”她边说边和我道别。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那个人高马大自己开个小五金店的老公。我想象不出那个硕大的身躯在习惯了宝岛三室二厅二卫的豪华装修的大房间之后如何去适应那个简单狭小的一室户的小空间。
一回家,我便把咋咋唬唬地把这个新闻说给老公听。他倒比较淡然,说前一阵是听他们说在装修房子。哦,我点了点头。唉,这就是我们中国式的父母!把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积蓄的一套房子心甘情愿地让给自己的儿子、孙子辈毫无怨言,而自己却住在简陋的蜗居里。
想着不由得回想起今天语文课上的情景。第四节语文课,小朋友们在做作业,我正低头改作业。旁边一位小朋友轻轻叫我,“倪老师,外面有个阿姨。”我抬头一看,果然,教室外挨着窗口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子,正用餐巾纸抹着眼角。
“是郭**的妈妈。”孩子向我介绍。“哦。”我点点头,我知道郭**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今天应该特地来学校看望孩子。不知道,她悄悄地站在窗外看着室内儿子写字的身影有多久了……我连忙示意郭**出去,小孩子开心地出去了,我隐隐约约听着年轻的母亲在外面小声地和孩子说着什么,“八一广场……”
一会儿孩子蹦跳着进来了,手里拿着两张卡片,我猜想是八一广场的蛋糕卡或者是超市购物卡。我走出去轻声问道:“和儿子说完了?”
年轻的母亲点点头,有点羞涩地说:“他爷爷病了以后,就不让我去看孩子了……所以我来学校看看孩子……”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白皙的脸上透着些许失落。
我于心不忍,几分钟的时间怎么能填补那份长期缺失的母子之情呢?“这节课我们反正在做作业,要不你领孩子出去一起吃个中饭吧?”年轻的妈妈立刻红了眼睛,声音有些颤抖:“真的可以吗?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我把郭**叫出了教室,孩子妈妈连声感谢着带着孩子离开了。我看着他们在走廊里渐行渐远的背影,回到教室,心头有些惆怅有些欣慰。我想,课可以少上一会儿,但是母子间难得团聚的机会是弥足珍贵的,难以弥补的。中午,孩子平安准时回到了教室,我多余的担心消除了。
学区房,课外班,陪读,买房,买车……养孩子的艰辛看看我们身边的父母就知道了。第二代的任务完成了,第三代的任务又接踵而至。总之,从孩子出生,这一辈子的责任就落在身上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次看到儿子开回来的车子脏了总忍不住从楼上提了水拿了抹布去擦,每次擦车我总想起这首诗,我不会密密缝,我就细细擦吧!洗去车身的污垢,擦去车窗的灰尘,让你前面的道路更明亮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