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m.......葛亮是谁?我也没见过,但我好像读过他的书。我还挺喜欢他写的书。
入坑的第一本书是《北鸢》,但是好像在微信上偶尔看到的,然后觉得名字很好听,就这么草率的入手了。然后,然后,就被葛亮先生圈粉了。双十一买了一大堆的书,然后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晾着。直到寒假才真正把它看完。
《北鸢》是一篇特别正的长篇。差点读不下去,逼着自己看完的。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连起来看,然后每次看的时候都要想一想前面讲了什么所以才看不下去。但里面的主人公卢文笙和冯仁桢,主人公的名字很好听。讲的好像是民国的事情吧(有点记不清楚了,书不在手边)。故事围绕冯家和卢家展开。主要写的是大家族的各种事情,但放在了大的背景中,格局比较大,涉及的其它的人物也比较多。就是这样,故事才很多,呃,字数也多。对于文笙和仁桢的交集到真的是没有很多。
故事具体其实也挺好看的,情节设计比较好,关键是作者的文笔特别好,读起来特别舒服,发现了很多独特的人物描写。对文笙的描写简直就是我的菜。“哥儿是受众人爱的。这爱里,自然有深浅。久了,人们渐渐发现哥儿的性情,并不会因为这深浅而有所依持。他的脾性温和,能够体会人们的善意并予以回应,回应的方式,都是微笑。一个婴儿的微笑,是很动人的。这微笑的原因与成人不同,必是出自由衷。然而又无一般孩童的乖张和放纵。这让人很欢喜,因为他笑得十分好看。脸上有浅浅的靥,鼻子也跟着翕动,欣然成趣。然而,人们又发现,他的微笑又另含有种意味,那就是一视同仁。并不因为谁对他特别好而多给一分,也不会因为对方只时偶示爱意就稍有冷淡。如果是个大人这样,人们就会觉得他世故了。但这样小的孩子,做娘的就有了一层担心,就是怕他其实有些痴的。”这是对小时候的卢文笙的描写。在人物设定上,本身就将主人公设定得很吸引人。还有冯仁桢的父亲爱唱戏,姐姐们的不同遭遇,文笙的舅舅和大姨等等人物,错综复杂,也可以算得上鸿篇巨制了。
仁桢和文笙在很小的时候,在戏院见过,仁桢在城头上见过文笙放风筝,在仁桢二姐坟上长大后的仁桢和文笙才见面,那段的描写记忆也很深,文笙问仁桢是不是冯家的人,女孩说这是她二姐,“他觉得她的口气中,有一些勇敢的东西,破碎了表情的凄楚。”葛亮比较喜欢抓细节额,而且在描写人们的情绪的时候,用词很准确。直击人心,感同身受。
由于故事太长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不怎么好,故事具体在讲什么,我就不做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啊。来啊,一起快活啊)
文章最一开始倒叙,先写的是老了的冯仁桢和卢文笙去拿虎头风筝,虎头风筝是卢文笙的父亲死前早就安排好的一家专门做风筝的店铺,每年过生日的时候给文笙一个虎头风筝。
总之,还是挺好看的。然后还有一本长篇,叫《朱雀》。呃,忘了说了,先写的《朱雀》,为了南北呼应,又写了北方的山东的《北鸢》。貌似作者起名字还源自曹雪芹先生的啥来着,忘了/摸头。就是很有意义的一句话。
然后,我个人比较喜欢《朱雀》,虽然说《北鸢》的名气比它大,而且《朱雀》有些事情登不上台面。但是还是很想和大家分享。呃,下期再详详细细地说,这期主要推《北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