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昨天写到了要把课程结构有效的串起来,变成可不断更新优化的形式。
如何利用主题阅读的方法做新课件的开发呢?前期我学习的资料不少,就像无数个小珍珠,但是很散,我现在做了第一步的搭结构,接下来就用结构把小珍珠串起来,并不断的打磨,打磨过程如下:
1、把我学习的资料逐一匹配到现有的思维导图结构中。
2、寻找学习资料中的知识点,将知识点模块化,可以提炼的知识点用图表文呈现。
3、收集佐证知识点的案例,将学习资料中的案例拎出来,方便在授课互动环节中使用。
R
对于如何呈现我有许多困惑。
I
在写这个行动的时候,觉得按照1、2、3来的方法看似很好,但是如何有效落地呢?
我理解课件开发的常规做法是:1、用思维导图搭课程结构。2、看书、网络等收集知识点,知识点可以用Word保存下载。3、根据导图的结构写Word或Excel课程大纲。4、写逐字稿讲义。5、制作PPT。(1-2个小时的小课件可以直接做成PPT,因为一般只能讲2-3个知识点。可1-2天的大课件开发,所用的资料很多,课程环节更多,课程进度把控严格,如果没有详细的大纲及讲义真的很难拿下来。纯属个人感觉哈,不知道对不对。)
按常规的做法有个问题,思维导图做起来相对容易;知识点、案例素材的收集整理虽然繁琐,但是只是保存和提炼,和互动形式的创意;PPT的制作可以用思维导图直接导出,讲义就是讲师的讲稿,一旦内容出来了也相对比较好写,但课件大纲就很麻烦了,如下图:
结构的每一层级要分别呈现,要确定每一个模块的时间,每个模块的素材工具、互动环节的开展都要有资料,等于是把一维的思维导图变成二维的表格,一旦写的过程中发现结构的调整,或后期有版本优化,又要来回的调表格和思维导图结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每次只需几步就一键生成课程大纲呢?
D
今天我研究了一下思维导图的功能,发现可以用思维导图直接导出Excle,给我很大启发,于是我着手试了一下,以徐老师的TTT课件中授课技巧—控场技巧为例。
从思维导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四层结构,三层以下都是知识点和各种案例互动素材。用Excel导出来之后是:
按照课程大纲的几个关键字,进行了大概15分钟的整理
其中还把讲义的部分也加了上去,方便对照的模板找讲解的灵感,觉得还不错,貌似自己熟悉几遍,把讲义写出来后就可以授课了(小激动~~)
一个小实验,还请老师和仙女们给点意见O~~~
写作耗时:1小时,但实验和软件的下载学习花了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