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我和两个人说了好想谈恋爱。
22岁的表妹附和:你美你可以,去吧!
46岁的姨妈急了:你都这年纪了,还只想谈恋爱啊!
为什么不可以?
脱口而出的后果就是被罚面壁。
表妹特别悔恨,一直说不如我俩不如演戏,不然也不会错过海鲜大餐。
我问她,真支持我呀?
她突然认真起来:姐,我希望不管多少岁,不管结婚还是恋爱,你都可以选择你想要的感情,这样以后觉得感情可以将就的时候就告诫自己——看看亲戚催了那么久的你姐,人都能当那么久钉子户,你怕啥?
那刻有点想哭,第一次觉得追求想要的爱情好有使命感啊。
太多的人说,你年龄到了,这个人多适合你啊,条件也很好,你有什么好挑的。
还有一些人会说,假如你的标准放低点,孩子早就上幼儿园了。
他们脑补了你的过往经历,定义了你的择偶标准,一切过错放在你身上。
唯独不问一句:
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不少夫妻的结合源于周围压力,婚后就算不幸福,也要在别人面前装出模范夫妻的样子,如果爆发了什么家庭危机,怪对方怪孩子,甚至怪介绍彼此认识的父母或者介绍人。
去年的时候,我从街坊里找了一对年轻夫妻采访,请他们聊下最喜欢对方哪些方面。
本以为回顾的过程可以听到温情的部分,但男方一开口就吐槽妻子做饭难吃,然后两人开始吐槽对方的各方各面,最后险些打起来。
从他们邻居了解到两人是父母介绍认识,接近三十,亲戚催得急,于是火速扯证,又迅速生了孩子,之后几乎每天都吵。
让我们更倾向谈恋爱而不是贸然结婚的,不也是这些人么?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世俗眼里的正常苦苦挣扎,然后痛恨那些不选择这种模式的人。
闺蜜小米曾经转了一篇徐静蕾的文,对她只恋爱不结婚表示欣赏。
一个总爱说赶紧结婚不然要成高龄产妇的亲戚直接评论:再过几年她绝对要后悔了,你别学这种老女人。
而十分钟之前,这人还转发了一篇主题控诉丈夫不关心妻子的文。
小米说,看到她,更确定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
就像徐静蕾在一次采访说的,“大家觉得自己开心幸福就行,这个东西真的没有绝对标准。”
在世俗眼里该结婚的年龄还是想谈恋爱,或许是因为自己认为婚姻不适合自己,或许是因为恋爱不会给彼此套上那么多条框。
他人乐在其中,何必指指点点?
就像有人喜欢运动,
有人喜欢冬天吃雪糕,
有人在二十五岁之后疯狂喜欢粉色,
也会有人二十八岁岁的时候还想谈一场恋爱。
就算无法理解,但没拉你跑步,雪糕没塞你嘴里,没逼你买粉色系东西,更没有对你穷追不舍,那操心什么呢?
这话我给姨妈说过,没有预想的生气,她反问我:当你看到48岁的邓文迪和20出头的匈牙利男模在一起的消息,除了羡慕,你会觉得自己到了那个年龄还有心思谈恋爱吗?
脑海蹦出了很多前提,例如,如果我也那么狠,我也那么有钱……
但实际上,我迟疑了。
阿姨看了看我,又看了眼表妹:
你们总说好多女生都羡慕人家邓文迪,但你们羡慕归羡慕,实际你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能过那样的人生。
假如你们真的拥有那样的本事和信念,谁能影响你们这帮不怕死的小猴子?
我不认为她的话全对,毕竟叽歪的亲戚有时就是破坏家庭和谐的根源。
但不否认,当我们轻易被亲友或现实的声音搅得心烦意乱,从而抛弃主动沟通的尝试,最本质还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定。
我住的小区有个姐姐,性格很软,别人瞪她一眼都会不停说对不起的那种。
也是这样的人,去年面对家里人的逼婚,毅然离家出走。
所有人都不相信乖乖女会做这种事,她父母甚至怀疑是不是她认识的哪个人给她洗脑,到处找人打听,活像要将那人千刀万剐。
我在KTV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唱《恋爱ing》,那么欢乐的歌,她边唱边哭,最后抱住我,特别可怜地说没有恋爱过就相亲结婚,感觉太对不起自己了。
她前年博士毕业,人生被父母安排妥当,每次爱情的苗头都被她妈硬省省浇灭。
连我都以为她这辈子会按照长辈期许的那样过着——选一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做别人眼里还算幸福的小女人。
所以,我调侃她爸妈要是威胁几句,肯定服软了。
她摇头说不会的。
花了太多时间为别人而活,一直怀疑自己,逃家的那刻,很喜欢这样勇敢的自己。
她的声音带点沙哑,却掷地有声。
后来她搬出家,父母闹了许久,还惊动一帮邻居,但不管大家怎么劝,她都耐心解释原因,也婉拒了亲戚牵线的相亲。
她妈到我家做客的时候,大概也认命了,直叹女大不中留,嫁不嫁也随便她了。
前几天,姐姐给我说恋爱了,对方是健身认识的,她发的合照是男友将她扛起来的瞬间,两个人笑得眼睛眯起,空气都仿佛冒着粉色泡泡。
讲真,特别为她高兴。
是否走到最后是两个人的事,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不再听从他人安排,遵循内心的声音,自然有了捍卫选择的勇气。
如她所说——爱想爱的人,过想过的人生,世俗声音再多,关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