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暇,翻出一本曾经领导给的书--《犹恐失之》,读到其中一篇《谈论文写作(节选)》中的“文字要力求简洁”段落,突然有了一点感悟,特别想写点东西。
记得是在2014年的夏天,我跟着科长还有一帮年轻人一起“搞”测评材料,那一年是所有城市第一次全部在网上申报材料(我市2013年是全国试点之一,所以我们是第二次参与网上申报),所有的文字材料中都有一项“文字说明”测评材料,字数要求300、400、500字不等。当时,我负责的是文字材料初稿(我写好后交科长审阅),所以我对这个“文字说明”很熟悉又很陌生还有一点点吃惊。
说“熟悉”,是因为2013年我写过,也给上级报过。并且,2013我在外地市学习时见到他们所有的材料中第一页就是“情况说明”。所以说,见过、练过,当然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从2013年到2014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对于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全面的了解,那末,再回来看看2013年写的“文字说明”,感觉就是面目全非,到2014年上报时,再写就少了随意,恐怕有遗漏、恐怕为求全面写超字数。
说“吃惊”,是因为当年(2014年)上级召开了规模很大的会议,大领导拿回来很多会议材料带领大家学习,我记得其中一份会议材料中有这么一句话(具体的文字记不清了)“上级在全国调研时发现各地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推广”,这不就是说某某地市的“情况说明”被推广了吗?
2013年在外地市听取经验介绍时,就已经被震惊到,现在一年多了,那里的做法竟然被当做“规定动作”要求全国开展。总说,学先进、找差距,看来差距不是一点点、也不是一年年,而是人家在制定游戏规则,我们在摸石头过河。
2016年,我有幸第一次全面接触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又具体的重任,该工作也要上报“情况说明”,所以我先做好写的准备吧。
为了写好这短短500字的情况说明,第一步是收集资料,因为刚接手,我多次到以前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不耻下问,这位领导很耐心、很细致,给我详细讲述了这项工作,把留存的文件都给了我,我又从其他渠道找了大量的资料,反复学习、研究,大致了解了这项工作。就这样,边学、边看、边钻研。大概过去了有3、4月吧,有一天,材料组让准备材料,开始写吧。在办公室,一口气写了5000字,差点没打住(正所谓下笔千言),写得我头晕眼花,让办公室的同事帮我删除点,她看了一天后,说“哥哥,一个字都改不了”。得嘞,还是我自己来吧。又用了半天时间,删成了3000字,再用了一天,到1000字了。索性直接缩句吧,经过反复推敲、咬文嚼字,终于,带着标点符号一共499字,我总算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后来的几次,再找出这篇文字说明,我都在想,还能不能再改改,是不是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
之后,有几个人问我,这个“文字说明”到底怎么写?我觉得,上级部门让上报的情况说明,内容就是当地的做法和成效,并且,做法要多成效要少。因为工作要求是明确的,各地根据这个考试题目,自选动作,自己写步骤、写自己的工作成果,上级要看的就是这么两点。既然要求写500字的情况说明,那末,500字是一定能把做法、成效写清楚的,如果500字写超了,要么是句子不精炼、要么是没有好好提炼内容。我认为,写好“文字说明”,就是把文章写得力求简洁。要想写好,首先是要熟悉这项工作,要全面了解、要深入研究,其次是写一篇大篇幅的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减、减、减,减到最少,减到没有废话,减到不能再减,如果还是超,那就是减的不够彻底,还需要再提炼、再升华。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