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火锅是众多吃货的选择。但就我个人而言,对火锅不是很感兴趣。如果是我做东的话,没有太多人提议,肯定选择炒菜,而非火锅。当然,也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哥们知道我这样的臭德行,只要我在场,立刻就尽量的改换掉,真的很让人感激。新年啦,先祝福你们。
我不吃火锅的原因,首先是接受不了那个麻酱。好像打小,我就对他不感兴趣。那种香味,我闻上去就胃里不舒服。如果吃下去,得,更加的闹心。轻则呕吐,重者还伴随腹泻。所以,我是看到他就饱了。有时,和别人谈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可能吃到的是假的麻酱。为此,还特意寻找上等品当场测试。结果呢,我的娘,险些要了亲的命。
其次,有些人吃火锅时的举止让我很厌烦。众所周知,人类早已结束猿人时代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不管是肉类还是素菜,都是尽可能的要做熟才能吃,当然,特定的除外。另外,火锅里下肉太多,即便是开水,自然熟的慢些。有些人却偏偏以熟透不好吃的理由提前打捞。结果送入口中后,发现真不行,就直接又撂入锅里煮。
略许懂礼节的人,会象征性的说,不好意思,还真的不熟,再煮会,别太介意。若是碰到个二货,半句话不表示,还用筷子直接把吃过的肉在锅里搅和,真的让人无语。我总觉得,火锅就是为特别好的朋友,或者家人准备的,否则,作为无瓜无葛的外人,这样的行为真的难以接受。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的说过我,整天不吃这不吃那,就是饿的轻。对此,我只是报以微笑,也并没有丝毫的生气。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打娘胎里孕育,就注定体质不同。君不见,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偏食或忌口。你不吃香菜,我不吃麻将,他不吃大葱。完全很正常的,总不能随着你去生活吧?
要是实在应酬不开,参加陌生的饭局,我也会提前说明下,然后让服务员给来碗生抽酱油,加上些香菜,蒜末当做蘸料,简单的扒拉几口,就算结束,然后静静的看着别人吃。我觉得,这样其实也是享受。因为吃饭讲的是个氛围,寻求的是乐趣。这些目的都能顺利实现,足矣。
所幸,现在吃火锅,很多火锅店都实行了分餐制。大圆桌上镶嵌着只属于自己专用的小锅。这样的方式非常合理。每个人也不会有忌讳,在这个小天地里,无论你怎么搅和,哪怕吐出去在吃回来,那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必须得弄清楚,人,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总想让别人以你自身为中心,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吃,中国人是很在意的。“报刊上谈吃的文字很多,也从来不嫌多。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这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其作品《谈吃与画饼充饥》中谈到的。张爱玲创作题材擅长选择“庸人俗事”,却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她对吃,真的是非常有研究。可以这样认为,从吃饱到吃好,吃出品味,吃出艺术,方为吃的最高境界。
过去,老人们常讲究,坐有坐姿,吃有吃相。这个法则在现在并不是那么的适合。毕竟社会在发展,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些已经认为是糟粕,必须屏弃。加之,如果邀上一群知心朋友,大伙只尽管的放开吃喝,图个开心,管他什么吃相。这无可厚非,可是要注意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彼此特别熟悉的。饶是如此,也得有个分寸,否则,真的要出洋相了。(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