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是人们内心深处有关世界运行模式的图像,可以是简单的一般化概括,比如“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也可以是复杂的理论,比如我会假设,究竟是什么使我的家庭成员之间有如此这般的关系。
把握心智模式,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作用的活跃性,即它能决定我们的行动。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其正确或错误——由其定义可知,一切模式都是简化。问题的出现是在心智模式变为隐性的时候,即当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水平之下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没有意识到心智模式对我们的限制。由于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心智模式,所以我们就无法检查它;由于得不到检查,所以这些模式也就无法改变。随着世界的变化,我们的心智模式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加大,从而导致我们的行动越来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同心智模式的两个人去观察同一件事,会给出不同的描述,因为他们看见了不同的细节,并且做了不同的解释。
那怎么来破除心智模式呢?最重要的是重新思考自己的世界观。
有三个方面的要素,可以帮助开发组织机构显露和检测心智模式的能力:
一是提高个人意识水平和反思技能的工具,
二是使心智模式修炼制度化的“基础设施”,
三是提倡探寻并挑战我们思考方法的文化氛围。
很难说这三方面哪个最重要,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在实践中进行心智模式的修炼其目的是克服等级体制的弊病。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呢?书中提出了几个:
·识别“跳跃性推断”(leaps of abstraction,注意我们如何从观察跳到一般化概括)。
·暴露“左手栏”(left-hand column,明确说出我们通常不说的话)。
·探寻与宣扬的平衡(balancing inquiry and advocacy,有效学习协作的技能)
心智模式的修炼方法如下:
1、反思实践
反思实践是心智模式修炼的精髓。既要求反思业务技能,还要求反思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2、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
一项基本的反思技能是通过比照我们说的与我们做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来提高意识水平。
比如多问真的是这样吗?
不要跳跃式推断
左手栏练习:写出一段对话,按脚本的形式写在纸张的右侧。而在纸张的左侧,你要写出当时对话的同时你心里想的但没有说出来的话。
3、探寻与宣扬的平衡:
随着双方理性、冷静而又更加有力地宣扬自己的观点,各自的立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僵硬。没有探寻的宣扬会引发更多的宣扬。不断加强的宣扬,效果就像滚雪球一样,但还是可以通过问几个问题把雪球停下来。简单的问题,比如“是什么导致你采取这个立场?”以及“你能解释你的观点吗?”(你能提供“数据”或者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吗?)这些都能给对话增加探寻和融合的元素。
而宣扬和探寻结合的方式,目标就不再是“赢得辩论”,而是找出最佳的论点。我们如何使用数据,如何揭示抽象观念背后的推理,都能表明这一点。
宣扬自己的观点时:
·要让你自己的推理明确暴露出来。(例如,说出你是如何得出你的观点的,你所依据的实际“数据”是什么。)
·鼓励对方提出不同的观点。(即问:“你有相反的事实或数据,或者不同的结论吗?”)
·主动探寻对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即“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如何得出这种观点的?”“你考虑的数据是否和我考虑的有所不同?”)
探寻对方观点时:
·如果你对对方的观点做出一些假设,就要清楚地加以说明,并承认那些是假设。
·把你的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或“数据”亮出来。
·如果你并不真正地对对方的回答感兴趣(即如果你只是想表现出礼貌,或者想揭露对方),就不要问问题。
当你陷入僵局(对方不再对探寻其观点持开放心态)时:
·询问是什么事实数据或逻辑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询问是否有共同设计实验(或其他探寻方法)的可能,以便得到新信息。
当你或对方对表达观点或实验不同的替代想法感到犹豫时:
·鼓励对方(或你自己)想出是什么导致这种困难和犹豫。(即“在这个情况中,或者你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使开放的交流变难了?”)
·如果双方都想克服障碍,就要一起设计出方法来实现
4、协调一致重要吗?
心智模式修炼实践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寻求观点的协调一致或融合聚焦。所有的心智模式都需要在实际情况中经受推敲和检验。这要求组织从自我超越修炼中得到“对真相的承诺”。
心智模式与第五项修炼的关系是什么呢?
果系统思考缺乏心智模式的修炼,其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这两项修炼可以很自然地结合,一项暴露隐藏的假设,另一项通过重新安排假设的结构来揭示主要问题的起因。
系统思考对有效地进行心智模式的修炼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