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在花甲之年写出来的小说,诞生于1605年,刚刚经历过宗教掌控一切的黑暗中世纪,就有一些活跃家伙拿起手中的笔跃跃欲试地冲进人们的视线,打破了独尊《圣经》的局面。
塞万提斯出生于基督教的家庭,那个时期的西班牙被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占据,在书中不难发现塞万提斯的信仰痕迹和对基督教的忠诚。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为国战斗失去了左臂,被人绑架,坐过牢,但都未曾对基督耶稣有所动摇。
文艺复兴初期,流行的小说和故事少之又少,《堂吉诃德》恰好诞生在那样一个消遣读物匮乏的年代,因此它火起来跟时代背景不无关系。
要是《堂吉诃德》出生于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流过剩的年代,估计连冒泡的机会都没有呢,更别说是擦出熊熊燃烧的烈火了。我这么说,其一是在这个时代骑士早已不复存在,其二是作者讲故事的语言实在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部分的故事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有种跳出感。
《堂吉诃德》成为举世的经典,除了运气之外,还靠着堂吉诃德的荒谬取乐大家吧!一句话概括《堂吉诃德》就是讲述的一个读游侠骑士书籍太多的人为了实践书中的理想而发疯地到处流浪的荒诞故事。整部小说除了堂吉诃德和桑乔,其他人都是路人甲乙丙丁,场景什么的好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毕竟对话占了大半部分,场景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好小说的标准如果是按照代入感来衡量,那么《堂吉诃德》绝对是排除在外的。书中常常以“请看下章”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做章节的收尾,这无疑令读者的阅读受到了打扰,失却了置身其中那样身临其境的体验。
从小说的写作技巧上品读《堂吉诃德》的确算不上是经典和上乘作品,或许是省恰逢时,在内容匮乏的年代里人们可阅读的小说太少,所以它才会红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