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十二:符言篇

1.序

符言是《鬼谷子》中第十二篇,位于决篇之后。本篇与前面篇章有所区别,感觉是专门写给君主的。

篇中所讲围绕着,君王如何藏心,如何驭臣,如何识贤臣观小人等等帝王修身之术,更有点像帝师之道。

本作者猜测该篇为鬼谷子弟子所著,并非本人所写。主要原因是因为,本篇针对的是君王而非策士,另外感觉本篇所述,君王的权势已经非常大,大有万人之上的态势,而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君王并无这般权势。

不过现从策士的角度去看,却也并非全无用处,一来可以做帝师,话说君临天下的雄主并不多见,不过可以雕琢的,确大有人在;二来,策士可以通过这些标准去衡量君主是否可以辅佐。

古为今用的话,比较适合管理者,可学其驭人之术,不过对于常人而说,也可有选择的使用。

2.体

本篇从九个方面讲述,君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分别是,主位、主明、主德、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

所谓主位,指的是作为君主要看起来像君主,不能喜形于色,要有威言,正所谓在其位谋其事。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主明,指的是统筹全局的心思和眼光,能够掌控群臣的行为,言行,可以调动天下人的积极性。能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主德,指的是胸襟宽阔,能纳百川,自身要有德行,能够以德服人。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主赏,指的是赏罚服众,讲究有理有据,需要亲自证实,文中提到的公正,并无标准,本作者觉得,只要臣民信服即可,不可追毛求疵,钻了牛角尖。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主问,不单单是虚心请教,还可以通过问,来了解臣民所思所想。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主因,指的是顺势而为,顺臣子的意愿,赏罚皆是如此,不过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利用他们做事,所以不可纵权过度,要把握好度。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右主因。”

主周,指的是处事周密,掌控大局。主要是为了平衡群臣,未雨绸缪的谋略。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主恭,指的是洞察力,要有识人辩才的能力,能分清好坏,看的出忠臣还是奸臣。作为国君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恭。”

主名,指的是对臣子要给予对应的名声和赞赏,也就是当今我们常提到认同感,和名声。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3.结

符言者,君主之策。君者,须有王者之威,定天下之识,容天地之胸襟,赏罚之功,虚心请教之心,顺势而为之态,周密之思,察人之能,成人之名之心。

(灰子: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作于上海)

目录

上一篇:《鬼谷子》-决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主术训(上) 【原文】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循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
    孙君001阅读 1,578评论 0 0
  • 天未亮 雨水打湿地面 春天的第一场雨 没有焦急等待 便已来临 小苗 刚刚钻出土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雨喂养着你 明朝...
    方一君阅读 278评论 0 2
  • 这是家无名的店,做小吃生意,只在夜里卖。最早的时候,它还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店,只是路边的一个摊子。但从它在这里的...
    秋枫先生阅读 349评论 4 3
  • 为生命而活 拥有生命,才能生存;学会生存,才能生活。 -----题记 关于...
    小小小杯子阅读 699评论 0 0
  • 不慌不忙 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真的遇到事儿了 你要学会慢一步 多停留几秒 不要让感性战胜理性 不要惊慌失措 不要怨天...
    读书少的丝瓜阅读 20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