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桂林)单位的同事拿着手机里的图片,向我展示他家乡的土特产“大黄米粘豆包”,我一看到照片里那豆包透着诱人的金黄色,其中一个被筷子夹开后,溢出的红豆沙仿佛能闻到那丝丝甜味儿,吸引的我无法控制自己想尝尝的欲望,因为这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豆包的样子,更好奇的是想尝尝是不是小时候的味道,我决定先买五斤,三天后豆包如期送到我手中,拿回家后第一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的蒸上一笼屉,然后自己在家慢慢的品尝,一个人的晚餐有些寂寥,也刚好让我细细的回味这粘豆包的味道,不是很粘,咬上去又很劲道,红红的小豆馅儿,嚼在嘴里丝丝甜甜的,瞬间那味道好像从遥远的地方飘进我的心田,我狂喜,久违了,这就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是妈妈的味到道。我放下手中的筷子,在房间里踱步,此刻,我这份喜悦该与谁分享,跟妻子?不,不合适,我们虽然是同一个年代,但是生长在不同的家庭背景,她无法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跟儿子?更不行,他在上课,即使他不上课,也更无法理解在他眼中根本就不屑一顾的粘豆包,对我的那份意义。
于是我拨通了儿时最好的玩伴的电话,他在视频的另一端陪着我,我们边吃饭,边聊起我们小时候的趣事,两个30年未见的儿时伙伴,互相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一起回忆着小时候班里漂亮的女同学,一起养过的大黄狗、雨后一起淌过的小河、夜晚临睡前偷藏在被窝里的冻梨。畅聊着各自未来一年的规划。聊着聊着我忍不住跟伙伴谈起,让我心心念念的还有很多妈妈的味道,伙伴在那一端不解的问我,现在你生活条件这么好了,还有什么想吃的买不到呢?我告诉他,小时候妈妈在每年年关时杀猪后做的面肠。每年夏天我放暑假回家,妈妈都要杀一只羊,然后在草原上用大锅文火熬的一锅羊汤。妈妈窝在灶台边摊出的又香又酥随时可以吃的煎饼。一个人站在灶台上用力压下的荞麦饸烙,那种味道是我走到哪都买不到的味道。
伙伴看我边说“边流口水“,动员我找时间回老家转转,看看我出生在那里的老宅院,看看牵挂的儿时玩伴,尝一尝家乡的美食,我被他说的有些心动,可是时间又实在是安排不开,于是只好谢绝了玩伴的诚意邀请,把这份对家乡的思念,对妈妈的味道的依恋都暂时珍藏在心里,待到我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时,再去与儿时伙伴相约,到那时,我们可以搬着木制板凳,坐在屋檐下,聊过去,聊未来,也许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