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养成系列
2020年3月2日案例观摩报告
咨询师:薛老师(Z)
来访者:男士(A)
观摩者:木子
咨询诉求:消除与同齡人交往时的恐慌情绪
来访者印象:
来访者A先生,是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性格貌似有点内向腼腆,话比较少,反映和语速较慢,声音低沉。思维和逻辑语言表达正常,基本上可以顺畅沟通。看过心理医生,诊断为中度焦虑,目前服药中。以前有咨询史,对相关咨询师的暴露疗法,不认可,目前在家帮母亲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自述:
目前在无事件刺激下,感觉莫名恐慌,无论是工作和休息大部时间都处于恐慌状态。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和同龄人交流过,感觉很孤单,希望与人同龄交往,但是内心又恐惧害怕。
这种情况从上学的时候开始的,已经持续10年左右。读书期间也不主动和同学交往,一直害怕在群体中。
本次咨询动机,妈妈让来的,自己也希望有所改善。
本次咨询目标:希望能和同龄人接触,不再恐惧。
咨询过程:
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共情,封闭式提问、具体化、赋能和情景模拟等技术。
与来访者确定咨询的目标:帮来访者融入动漫这个制作群体。
来访者自述在参与动漫展览过程中与同龄人交流时,对方谈到与学校有关话题时。他就开始恐慌,回避,结束交流。害怕别人会知道他学习成绩不好,从而对他整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给出差评,而看不起自己。
(自卑,渴望被认可,害怕别人看不起他,社恐的原因)
咨询师在此进行认知调整,是自己想想出来的别人看不起你,并不是真实的被嘲讽。引入情景模拟,咨询师扮演一个参展的动漫爱好者与来访者搭讪。
(当谈起动漫,来访者的语言明显增多,但没有进入状态,还是与咨询师谈话的方式。咨询师从中抓到了他的交流模式:极端化,要么封闭,要么全盘托出。没有中间地带。认知模式:只有被认可才能融入,没有表扬和关注,就是不被认可。行为模式: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向内自我攻击,感觉自己是世界的焦点,大家都能很快看出自己的弱点。)
咨询师进一步引导来访者:
除了别人的认可,还有什么其它渠道可以得到认可?(让他建立来自己自身的认可。)
我们的关注点可以分一点出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多关注自己的优点。
观摩感受:
咨询师各种技术运用纯熟,很有思路,很有爱心,咨询过程很灵动,不按套路出牌,很有灵气的一位咨询师。
感觉整个咨询相对于来访者的反应速度,节奏偏快,给来访者反映和叙述时间不足。感觉多数情况下都是咨询师在讲话,有点抢话。
焦虑谱系的问题,一般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但对于此次来访者,处于这种情况,10年之久,可能已经沉积到人格深处。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已经形成习惯,调整需要一个长程咨询治疗计划。
或许可以运用自由联想技术,引导他找到症结起因,发展,形成经过。让他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更助于他的认知行为改善。
让来访者的母亲主要抚养人,来咨询,可以全面了解来访者的问题。
白老师督导:
1、一般封闭的人都比较敏感,偏激,谈话过程中也不要贴的太紧,用词不要太露骨,以免刺激到对方。但也不能过分谨慎;
2、咨询师在谈话中不要自称老师,容易让来访者产生被教育的感觉被;也不要把对方放在高位,要建立平等的有关系;
3、节奏太快,没有找到问题的成因,直接就跳到治疗阶段;
4、咨询中,过多使用了封闭性提问,很多情景都是咨询师脑补出来的问来访者是不是。有求证和预判的感觉,适当让来访者多说一些,给他更多的反映空间;
5、当来访者不善于描述事件时,可以引导,帮他回忆,特别是当时的一些细节,比如对方的眼神,反映,自己的感受之类的。
6、在面质时,可以面质事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而不是对结论进行面质,面质结论不容易让来访者认同;
7、咨询过程,不要让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套路一目了然,要有一定的隐避性,给来访者对后面的谈话充满期待;
9、咨询师应该给来访者一个人设,让他感觉咨询师和他是一伙儿的,是站在他这边的,当这个人设建立起来,就可以进行细节上的面质和切入。
10、不存在无痛的心理咨询,痛苦可以减缓,但不能避免。对于敏感的咨询者,也不可一味的抱持和鼓励。可以在大方向鼓励,小细节上面质;当关系建立起来,就可以切入关键点,不只是表面的夸赞;切入伤口的大小、速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咨询师的功力,结合来访者当前的承受力,适当的切,但不能一点都不切。切的目的是让来访者能有所深入的看清自己的问题。作为咨询师要起到镜子的作用。
11、在咨询中,过多的投射咨询师自己的东西,诸如可怜同情来访者,会让咨询师投鼠忌器,影响正常水准的发挥,反而对来访者不利;
12、对于常规的建立自信的套路:放大优点,忽略缺点,首先你的优点要撑得起自己才适用。(举例:霍金,他的优秀足够忽略身体的不健全)像来访者这种,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动漫制作),并没有作到专业设计师的水准,他最重要的还是在学业、工作和人际交往,需要去接纳自己的这些不足,而不是回避问题;
13、作业落地:不跟其他人比较,但是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做比较,过去怎么样,现在又是怎么样?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
咨询师就此案例的讨论:
薛老师:对于昨晚的案例,对于这个20岁生活在自我想象中的小伙,我到现在还沉在里面。我在想,我都成长了这么久,也还会为这一次案例的失败和不认可受伤,这是一个受了十年同学天天嘲讽和不认可的低能儿,从小就敏感别人评价没有得到过快乐的可怜的孩子,根本没有完成自我同一性会随时有恐慌情绪的焦虑抑郁患儿,我实在不忍第一次去揭他的疤,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孩子。同时,也没有能力在对方已经显示出极度自卑的时候再去深入,我做不到。同时,我也不认为认知、人本、行为以及简单的挖原生家庭所谓的精分就能治好这个孩子。这个孩子需要中长期精分给予抱持,陪伴,慢慢完成同一性,通过镜映慢慢再生。只是从认知上让他接纳不认可,道理对,但他真的做的到吗?个人感觉好难。如果为了作秀,我可以去切,可是,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我只想抱持,呵护,抱在怀里,告诉他我是安全的。咨询中,当他提及那些学校被嘲笑的镜头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想抱住他。我昨晚确实有严重的反移情,以至于那么多个“嗯”、“啊”,都是大人哄孩子的语气,我对孩子的案例确实都是这个样子,这个是需要改。
我听到了他的呼救,他内心的孤独,但他对行为疗法的抗争。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我只想做另外一个可以给他安全、认可的母亲。这是我当时直接的反移情。我记得听过一次什么讲座,有时候,治疗可以不用语言,只是一个拥抱,就安静地让对方靠一靠,就是一种最好的疗愈,对孩子,我都有这样的冲动 [可怜]
霜:【拥抱]估计这也是你自称老师的原因吧,把咨询者当做孩子一般来看待。昨天的咨询者就看着让人心疼,表达的时候觉得他得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脸部,最不都感觉有在使劲儿)才能说出自己成绩不好,低能等话语
薛老师:是的,我不可想象如果孩子在咨询最初就反思到了要接纳别人的不认可,而实际他的内在认可还那么弱小没有真正完成时,当他回到集体中去,坦诚自己的情况,再遭到白眼后的后果。他需要中长期精分的陪伴治疗,才能让他真正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认可与自我接纳。
白老师:是的,薛霞是特别有母爱的咨询师,考虑的更周翔
姜:[拥抱]咨询师的反移情有时候也能说明咨询者的需求,相信你作为咨询师的感受
我四大名著短期心理咨询看了一般,我感觉咨询中可能出现很多情况,但是最主要的是真诚的反应自己的想法感觉,与咨询人讨论,有时候也许不是要不要满足这个要求本身。
薛老师:@李,这是我直接的反移情,当我咨询做完后,我才清醒过来,想到对面坐着的竟然是一个20岁的小伙!而当时,我完全是以一种对着几岁孩子的状态。
罗:缺失的爱,在拥抱当中,去感受,我是值得拥有爱
薛老师:比如一个从小非常缺母爱的女孩子,如果她向女咨询师提出来,可以在你的肩上靠一靠吗?这个时候咨询师如果给她靠一靠,什么话都不要说,女孩就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再通过咨询陪伴,慢慢再生出“我是可爱的,我是值得被爱的”这些力量出来,但咨询最后还是要让女孩子去建立与外界,与他人的链接,如果这个女孩的整个世界的主动的人际关系只在与咨询师之间,那这样的咨询也是危险的,是一潭死水,帮不了咨询者。
精分疗法本身就是通过移情来工作的。
镜向(师成为)—理想化(咨感到我是好的)—挫折(咨可承受范围)—挛生移情—人格增加力量
@李 精分不是简单地挖原生家庭,我昨天也没挖是我怕揭他的疤。精分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处理移情和阻抗,这需要过程。
杨:@薛老师 相信自己移情的感觉,处理好,那是咨询者所缺少的。
薛老师@杨利涛 北京 是的,看不见直接的潜意识,看移情和阻抗,看关系。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和阻抗就是潜意识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所以,移情阻抗是认识潜意识的线索。怎么改写潜意识?处理移情和阻抗。通过治疗关系互动,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的互动的经验,潜意识自然发生相应改变。
潜意识直接看不见,通过移情展现出来,潜意识怎么得到治疗?通过治疗关系的互动,通过处理移情,可以把咨询者的潜意识修改了。为什么能修改呢?因为他会同化新的关系到潜意识当中去。同化,或者增加新的人际互动的经验。
治疗结束,移情部分占的比例相对少了,结束时主要的是现实关系,也就是说他的偏差就偏的不那么厉害了。为什么?因为创伤、症结得到了有效的处理。他在对人对事再反应时,个人移情的成分、偏差就降低了,所以人对环境适应的准确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