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又是一年清明。今年的清明似乎弥漫着一种格外的清冷。
按照老家的习俗,清明上完坟后还要在家中备下一桌酒菜祭飨祖宗大人。老公从下午就开始忙活,我和女儿也在一旁帮忙张罗。烧菜,摆桌,焚香,供烛,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祭拜。女儿叫阿娘(在我们的方言里,阿娘就是奶奶)来一起给祖宗上香、烧纸钱,以前每年也都是如此。女儿一声呼出,又旋即惊醒,阿娘已经不在了。是啊,婆婆已经不在了,往年带着我们一起祭拜祖宗的那个人,如今竟也成为了被祭拜的对象。想到这里,我们心中的伤感不禁油然而生。
两年前,婆婆因为出便血住进医院,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身体一向都很硬朗的她从此垮了下来。之后还动了两次大手术,住院,化疗,吃药,周而复始。很难想象,这一切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需要多大的承受力。婆婆往日的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的孱弱身躯,谁见了都心疼。虽然婆婆一直都有积极配合治疗,但病魔始终像阴魂不散一样缠着她,折腾着她,摧毁着她的自尊和坚强。去年九月份,医生告知我们,婆婆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里,引起肺积水。从那以后,婆婆在医院里一住就是小半年。直到婆婆生命里的最后半个月,我们才带她回了家。三月十八号那个下午,外面的天阴沉着,婆婆的状态也很差,已经不大能说话了。我们给她喂了两次水,她好不容易咽下之后又说屁股疼,家人就帮她翻身侧着睡。没过多久,婆婆就悄无声息地走了。我们一直在她的身旁,甚至都没发现她是怎么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也许是平时交代得太多,走的时候倒还安详。家人们开始跪地恸哭,送她最后一程。回想起自己与婆婆相处的二十五年,往事历历,一幕一幕如在昨日。
婆婆从小是个孤儿,由她的瞎子外婆带着,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十六岁嫁给了公公,生养了七个儿女,老公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公公死得早,婆婆五十岁就成了孤孀,为儿女守了三十多年的寡。也许是婆婆的苦命经历,使得她性子烈,脾气急。曾多次听婆婆说起,她年轻时候和公公吵架,总是一个摔碗,另一个砸锅,事后两个人又一起置办。老公虽然排行老四,却是最晚成家的一个,所以婆婆那时一直和老公一起生活。我们结婚的第二年,我提出要分家,那天和婆婆商量给她另外建一个平房,费用由我们五兄弟平摊,婆婆说晚上等大哥回来商量一下。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大哥还没回来,她就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坐在那儿边喝边等。喝着喝着,她的脾气就上来了,突然把酒碗往地上一甩,就到门口哭天喊地骂开来,直说自己的命苦。我当时委屈得话都说不出来,老公一个劲地叫我上楼。事后想想都怕,从此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分家的事了,直到后来我们自己建了新房才算真正分家了。不过婆婆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你还在为某件事情生气的时候,她早已抛在脑后,叫你吃饭,找你聊天。这样的婆婆,还怎么跟她置气呢?真是应了老公的一句话:“你跟我妈生气,那真是多气。”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去年婆婆癌细胞转移,已蔓延到其他器官,我们都瞒着她,没敢在她面前表露出来。但八十四岁的婆婆眼明耳亮,稍有风吹草动,她总是疑神疑鬼的,心态反而容易变坏。由于住院一直没有出院,加上身体变化和药物反应,导致婆婆更加心烦意燥,脾气也更急了,直骂医生没用(骂过之后又会一个劲地道歉),数落子女不孝。尤其是一直照顾她的二哥也随了她的脾气,有时候受不了老妈的念叨就在病房里吵了起来。虽然说母子之间没有隔夜仇,但总归是伤身体的。如果婆婆病后把心态放好一点,脾气不是这么急,我想她应该还可以多活几年。
婆婆一生勤劳,八十岁的时候还在做笔,生活上自给自足,同时她还烧得一手好菜。儿女们小的时候,她走不出去干农活,就在家里带孩子,做各种家务活,她的拿手本领大概就是在那时候练就的。后来公公死后,孩子们也一个个长大成人,婆婆就出门打工,到了印渚中学做厨娘,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得到了学校里老师、学生们的一致称赞。退休后,我请婆婆帮我烧饭,她非常舍得给这些孩子们吃好的,孩子们吃了直夸奶奶是神厨,夸得婆婆脸上乐开了花。我们乡下一到春天笋特别多,婆婆就经常烧笋给我们吃,总让我们吃到停不了嘴。我把她烧的笋带到学校里给其他老师尝尝鲜,大家吃了也都赞不绝口。有个外地的老师一定要让我婆婆烧了笋卖给她,她要寄到老家去。婆婆做饭动作麻利,当你还在为做什么菜而伤脑筋的时候,她早已将一桌好菜端上桌,发出诱人的香气,馋得你忍不住想动筷子。她的七个子女受她的熏陶,每个都有不俗的厨艺,都是各自家中掌勺的。尤其是大姐,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却是远近小有名气的厨师,人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别人都说我好福气,一直都是老公做饭,我想这可能还是要归功于婆婆的言传身教吧。
婆婆心宽体胖,凡事看得开,平时的吃穿要比一般老人讲究,有时候还喜欢出去玩。虽然她一直辛苦赚钱,但我们认为她应该不会有多少存款的。想不到婆婆病后的第二年,她拿出一本五万多的存折,说以后看病的费用由她自己支付。我们惊讶之余,也有感动。婆婆打从年轻时起就是个不爱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老了以后就更不愿意给儿女们添麻烦,有时候自己绊着摔着了也一声不吭。后来生病一直住院,一直用钱,她就担心这些钱要用完了,经常念叨着。可是她在临终前却又说出,在家里楼上一件衣服的口袋里还有一张三万五千多的存折单,我们还以为她是说胡话,后来竟真的找出来有这样一张存折单。这里面的钱除了小辈们给她的,更多的是她自己一分一分攒起来的,这些存款仿佛在默默地跟我们诉说着婆婆的辛劳、节俭。
婆婆从小苦命,没上过学,但她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所以人缘极好,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她。以前乡下人家一到晚饭时间,就喜欢把桌椅搬到屋外,边吃边聊,谈笑风生。婆婆爱喝酒,最爱喝农村里自家酿的土烧酒,一天两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路过家门口的,不管张三李四,婆婆看到了总要招呼一句:“来,来,来喝两口。”喝着喝着,围在桌边的人越来越多,从傍晚喝到天黑,有时候搬到屋里继续吃喝。婆婆信奉菩萨,自己也是菩萨心肠,平时乡里乡亲帮忙做个饭、喂个鸡什么的不在话下。有一次,合村有一位老人流浪到我们村里,据说是被儿子赶出家门的。婆婆便起了怜悯心,天天做好饭让我送去给那个老人吃,直到他离开。她时常对我们说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做人要懂得感恩。
婆婆的子女多,她把爱都给了儿女们。每当一个儿子成家后,她就拖着剩下的一大家子搬到另一个儿子家里,一直到最后一个儿子成家为止。最后每个儿子都分到了房子,婆婆自己却成了无房户。好在儿女们对她都孝顺,小辈们也会时不时地去看她。婆婆临终的前几天,连说话都提不起力气,却还嘱咐我们:“大哥走得早,大嫂一个人,你们要多照顾着点;亮亮(二哥)那么爱喝酒,可他的身体又那么差,你们要多劝着点,让他有病要及时去看;兄弟里面小忠(三哥)是最老实的,你们不要‘欺负’他;叶丽(小妹)身体差,生活比较困难,你们对她也要多帮衬着点……”是啊,她自己都走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了,却还记挂着儿女,我想这就是无私的母爱吧!
如今,婆婆已经离我们而去。每次回家看到老房子那扇紧闭的大门,心下总是莫名地怅然。婆婆勤劳一生,善良一生,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光辉和伟大。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让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尽一份孝心,多给父母一点关怀,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愿婆婆在天之灵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