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它绝对是热门的话题,因为当下的国人,有条件享受着丰富的美食,也“享受”着能量过剩带来的烦恼:疾病或臃肿。
关于如何减肥已经是人们迫切需要的知识,在这方面的探索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科学。
我曾经关于减肥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即管住嘴、迈开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看007战友文章、听电子书和观看BBC纪录片《地平线之锻炼的真相》,减肥的观念迅速更新。
哪些人更需要减肥?
1.苹果型肥胖的人更需要减肥
肥胖通常分苹果型肥胖和梨形肥胖。
苹果型肥胖由于脂肪大多聚集在腹部,对胸腹腔器官都有挤压作用,因此对身体危害比梨型肥胖更严重。有报道称,苹果型身材的女性不仅容易死于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还更容易患痴呆。研究人员发现,腰围大于臀围的中年女性到老年患痴呆症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还要多。
梨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及大腿上,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状似鸭梨,也称周围性肥胖。大多从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产后发胖,女性肥胖多属这种类型。
梨型肥胖是由于腹部、腰、大腿、臀部的皮下脂肪的蓄积造成的,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不过这一类型的肥胖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所以被称为“良性肥胖”。
那么看到这,你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种肥胖了吧?
对照一下,我就属于梨型肥胖,所以只是体型难看穿衣服不好看,对健康并没太大影响(呵呵一下)。
2.隐形肥胖的人更需要减肥
引起身体肥胖的脂肪主要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显而易见,而内脏脂肪是存储在腹腔内,围绕在很多内脏器官周围,譬如肝脏、肾脏、胃、脾、胰腺和肠等。
过多的内脏脂肪会导致很多潜在健康危险,甚至会很容易免疫力下降,引起一些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风、痴呆、糖尿病、抑郁症,关节炎、性功能失调、失眠等等。
苹果型肥胖者肯定属于内脏脂肪过多者,但一些人虽然看着不胖,却有着更多的内脏脂肪,比如在体检时常常发现:有些瘦子却是重度脂肪肝,这类人被称之为隐形肥胖者。
我不是隐形肥胖者,虽然体重大,但是连轻度脂肪肝都不是。(再一次呵呵)
隐形肥胖者需要去检测一下,有可能你更不健康,更需要减肥!
运动不单单指猛跑或者出汗
一提到运动减肥,很多人就感觉累,眼前出现的运动画面要么是长时间猛跑,要么是在健身房里大汗漓淋。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类运动,那运动减肥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在BBC的记录片里提到了两种更省时、更容易操作的运动。
1.短时间高强度训练
在片中男主角每周运动三次,每次一分钟,运动形式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原地骑自行车。实验表明:这种形式的运动量效果相当于在健身房运动2——3小时。
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能够调动人体70%—80%的肌肉组织,而常规运动只能调动20—30%。
大量肌肉组织参与运动能充分分解其糖原储备,肌肉里的糖含量降低便从血液里吸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最终脂肪的合成量也就大大减少。
记得听过的电子书里也提到:跑步要达到最高心跳次数的80%左右效果最好。
所以,对于不酷爱运动或者时间紧迫者就应该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这种高强度训练了,快速跳绳、短跑、打沙袋……
2.增加你的NEAT
NEAT, 英文全称是non-exc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中文是非运动性热消耗。做家务、购物、逛街、走楼梯等都属于非运动热消耗活动。
研究证明,充分利用neat,能在无形当中每天帮你多消耗高达60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多做了1-2小时的运动!
科学家提醒人们坐着不能超过1小时,甚至提出:久坐能致人死亡。因为久坐就会使粘性物质聚集,从而导致血糖、血脂升高。
如果平时总是坐在椅子上工作,即便每周去2—3次健身房对健康也没用。
而更多的走动,即使没出汗,也会促进养料循环,消耗更多的热量。片中的男主角通过化验血液发现:增加NEAT后他的血脂明显降低了,说明“坐不住凳子”的人会更健康。
所以在日常我们只要能站着就尽量不坐,站起来就尽量走动,可以用走楼梯代替乘电梯、和同事边走边聊工作,尽量走过去面谈代替电话和微信沟通……
多进行力量训练更容易减肥
许多人减肥的结果都是:体重下去了,“体积”也变小了!但是“形状”却没什么变化。小肚腩依然存在,腿一样还粗,脸还是那么圆...只是从大胖子变成了小号的小胖子。
我好像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回哭一会儿)。
其实,减脂不是目的,减重更是愚不可及,减少肌肉流失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肌肉量越少,减脂就越困难,形体就没型。
因为静态下,每10磅肌肉每天大约消耗50大卡左右的热量,所以,肌肉流失过多,静息代谢率就会降低,消耗的热量就会减少,无法达到减肥的目的。
而维持肌肉的有效训练就是力量训练,要不断地增强训练强度,挑战极限。
肌肉训练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而且新的测量发现:在力量训练的组间休息中,能量的消耗也并未停止而也比平时高得多。
常见的力量训练有举重、深蹲、俯卧撑等等。
运动减肥效果因人而异
提起减肥运动,有的人建议游泳,有的人建议长跑,有的人建议打球,有的人建议跳绳,有的人建议仰卧起坐,不一而终。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减肥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种运动形式,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BBC视频中的男主角就是有氧适能的零受益者,他再付出、再有毅力都没有用。
所以知道什么运动最适合自己非常重要,否则不但白挨累,还容易有挫败感。
要想知道哪种运动形式对自己更有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进行不同的尝试,进行对比;一种是进行基因测试。
目前,基因测试正处于初级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基于基因测试的个性化运动减肥会成为新的方向,会让更多的人走出减肥误区,脱离减肥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