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户时代
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德川家康幕府开创了江户时代,明治维新之前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古代时期。江户时代晚期的日本与清朝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性质的差别,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类比并不恰当。
日本年代概要
- 大和时代(250年-710年)
-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 平安时代 (794年–1185年)
-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
藤原北家族。 - 建武新政 (1333–1336年)
-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
又分为两个阶段: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和战国时代(1467–1573年)。 -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
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
1600年: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取得统治权。 -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
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确立〉。
1867年:大政奉还。幕府时代结束。 - 近现代(1868年-现在)
1868年至1912年:明治时代。
1868年(清同治帝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开始。
日本地图:
文化
日本虽然与中国很深远的联系,但文化、社会形态上有巨大的差别。在明治维新之前,中日的社会结构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
中日在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 文字
- 儒家文化
日本理解的儒家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差异很大,日本理解的重点是忠义,更推崇诸葛亮作为忠义的代表,对其他的文化成分并不认同。
政治
日本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国差异很大,不同于朝鲜等附属国的体制。
- 中央集权较弱,地方势力强大
全国的土地由各个藩主管理,相当于周朝的诸侯王;
中央幕府对地方藩主(大名)的控制,类似于秦朝对六国贵族的控制; - 地方自治传统
类似于欧洲领主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地方行政以自治为主。
阶级
阶级划分:
- 士,武士,僧侣
- 农
- 工
- 商
在明治维新之前,社会阶级固化,缺乏流动的机会。武士的阶级地位很高,但缺乏经济实力;商人经济发达,但没有社会地位。江户时代的后期,出现了武士入赘商人的现象。明治维新之后,武士的阶级地位下降,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伊藤博文将武士阶级纳入军队,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种子。
天皇
日本的天皇是一种独特的宗教和政治存在。天皇在大多数时间并不掌握实权,但血统一直流传。
天皇作为半人半神的存在,长期与民众保持神秘色彩。从10实际开始,成为了日本的名义统治者,在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之前,掌握实权。
天皇的存在的意义:
- 作为日本等级社会在最顶端象征;
- 团结了日本的国民,消除政治分歧;
对日本快速崛起和对外侵略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会
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比清朝更适合近代化:
- 国民教育程度高
- 地方自治
- 社会基础不稳固
- 工商业发达
与清朝的统治者类似,江户时代的日本统治者总体上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仅在长崎开放口岸通商。为何古代的统治者喜欢闭关锁国呢?
可能的原因有:
- 商人不依赖于土地
- 商业繁荣,资产阶级诞生
- 封建制度衰落
认为商人阶级不利于维护统治。
2.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马修·佩里率领美国海军舰队到达江户,要求开放通商,第二年达成《神奈川条约》。
这一事件体现了日本人的强者崇拜情节,对于帮助自己进步的侵略者心存感激。
日本在黑船之前,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工商业基础,开放学习的阻力较小(相对中国)。
围绕这一事件,幕府势力分裂:
- 开国派
类似中国的洋务派。 - 攘夷派
对外排斥,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尊皇攘夷派
代表人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各派别唯一的共识是日本的自强。尊皇攘夷派在倒幕运动中胜出,对于西方文明采用了开放学习的态度。
日本对西方的学习:
- 吉田松阴
办学,培养了伊藤博文; - 福泽谕吉
最然晚清也有洋务运动,但由于强势的传统文官势力,向西方的学习并未成为全国的共识。中国的文官集团是旧体制的维护者,成为变革的阻力。
而在日本是普遍的现象。西方的科技文明得到了普及。
3. 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思考设计了日本的政治体制。
NHK总结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教育的重视
- 文化的独立
- 人才的活用
开启民智,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泽谕吉讲学的私塾发展为庆应大学。
出国考察与制度的构想:
- 美国访问
- 欧洲考察
出访美国的经历使得福泽谕吉认定,日本落后的重要原因是 门阀制度。
著作:
- 《西洋事情》
- 《劝学篇》
相当于《社会契约论》。 - 《脱亚论》
- 《文明论概略》
4. 维新的过程
中国人对明治维新的理解与真实历史差距很大,原因在于:
- 教科书夸大了历史的普遍性
明治维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不同。
明治维新并不是两条路线(如保守派、维新派)的斗争,而是在维新的共识基础上,不同的派别争夺领导权。 - 梁启超的政治宣传
出于政治目的,在表述上希望将明治维新与中国的变革类比。
维新历程:
- 安政改良失败;
- 大将军继承人争夺;
攘夷派,德川奇昭与西南四强藩拥立德川庆喜;中央幕府井伊直弼拥立德川庆福;孝明天皇支持了德川齐昭。 - 安政大狱,开国派清算攘夷派;
实际上是中央幕府和地方豪强对日本领导权的争夺。 - 井伊直弼被刺杀;
结果导致幕府力量下降,幕府与四强藩达成和解;天皇与幕府结合,公武合体;尊皇攘夷派上下层分裂,志士潜伏在江户,继续刺杀幕府。 - 倒幕运动;
由于幕府对萨摩藩背信弃义,长州藩与萨摩藩联合倒幕,明治天皇上台,支持倒幕。 - 德川庆喜大政奉还
倒幕成功,大久保利通担任第一人首相。
斗争过程中,原来尊皇攘夷派的领导人(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逐渐认识到了西方的力量,转向维新思想。维新的成功是必然的。
5. 不完美的改革
明治维新基本实现了日本的近代化,不足之处在于武士阶级矛盾没能化解,导致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
明治维新三杰:
- 西乡隆盛,推翻幕府
- 大久保利通,“日本俾斯麦”,日本近代化;
- 木户孝允
明治维新完全放弃日本的封建传统,按照西方的方法做事。
第一任首相,大久保利通改革:
- 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 警察制度,负责全国治安
- 全盘西化,从政治到生活
大久保利通被刺杀身亡。
第二任首相,伊藤博文:
- 日本宪法
- 建立近代工业体系
伊藤博文发动甲午战争,并将将武士招进军队。武士道思想绑架了政府的决策,军队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战之后,美国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实行了民主化改造:
- 裕仁天皇走下神坛
- 和平宪法
永远放弃战争权。
日本成功转型的原因:看到科技的力量,愿意接受产生这种科技力量的社会制度。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
6. 结束语
明治维新的目的有两方面:
- 富国强兵,成功的
- 社会问题(农民破产,武士阶级),并不成功
明治维新没有给底层民众带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