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姨坐在门口的矮凳上穿“襻”:绳子先绕一圈打个平结,再穿过套子,把绳结装在套子里,套子上还印着一个小小的商标。
赵阿姨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只知道打一个结能赚1分5厘,穿进套子能赚1分钱。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有一些窍门:商标要朝上,绳结平的一面要放在正面,结要装在套子的正中间。赵阿姨不紧不慢地穿着,认真细致,穿好以后整齐地码放在旁边的纸盒里。
阳光洒落在小院的一角,原先整个院子里租住着七八户人家,现在搬走的搬走,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白天只剩下赵阿姨一个人。
房间里的电视一直开着,不知道播放着什么节目。“自己安的天线,只能收到一个频道。”赵阿姨并不在意,只是听个声响。
辛辛苦苦穿一天,大约能赚30来块钱,“还不够孙子吃一顿肯德鸡的。”赵阿姨却很开心,只要孙子喜欢就好。
儿媳妇怀孕的时候,需要人照顾,赵阿姨才从老家出来,一晃孙子都已经上小学了。
虽然住了这么多年,对于西大街,赵阿姨并不太熟悉。她很少出门走动,“他们看不起外来的。”言语中有些无奈。
赵阿姨吃不惯米饭,她喜欢吃面食,自己蒸一些馒头,就着咸菜稀粥吃最舒服。
赵阿姨住不惯这里逼仄阴暗的小屋,阳光一晃就离开了小院,连被子都没法晾晒。老家有一溜六间的宽敞瓦房,可以坐在门口尽情地晒太阳。院里果木葱翠,鸡鸭成群,远处是无际的田野。
赵阿姨走不惯西大街的路,街道狭窄,石块路又是那么的坎坷不平。老家靠近市集,水泥道路平坦宽阔。赶集的日子,车来人往,非常热闹。
赵阿姨的孙子出生在嘉定,老家对他来说陌生而遥远。
赵阿姨将继续帮衬着努力打拼的儿子,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