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编写代码经常要定义常量, 例如, 写一个UI视图类, 次视图需要播放动画, 这时候, 我们可能会把播放动画的时间提取为常量, 掌握OC与C语言基础的人, 也许会用下面这种方法来做:
#define ANIMATION_DURAION 0.5
上面预处理指令会把源代码中的ANIMATION_DURAION字符串替换为0.5, 这样可以实现目的, 但是这样不是太好, 原因:
- 但是代码中并没有定义出常量的类型信息, duration这个词看上去和时间有关, 但是代码中, 又未明确指出
- 预处理指令会把碰到的所有ANIMATION_DURAION一律替换为0.5
要想解决此问题, 可以利用编译器的某些特性, 代码如下:
static const NSTimeInterval kAnimationDuration = 0.5;
这样定义的好处:
1.清晰的描述了常量的含义, 可以知道常量类型为NSTimeInterval, 这有助于为其编写开发文档
注意: 这里有一个命名习惯, 如果常量局限于"编译单元"(stranslation unit, 也就是实现文件之内), 则在字母前加字母k, 如果在类之外, 则通常以类名为前缀
二: 常量 位置以及static , const, extern关键字
- 如果不公开某个常量, 最好将其放在实现文件里
#import "ViewController.h"
static const NSTimeInterval kAnimationDuration;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end
变量一定要同时用static和const来声明, 如果修改由const修饰符所声明的变量, 那么编译器就会报错, 而static修饰符则意味着该变量仅在定义此变量的编译单元(也就是实现文件)中可见
但是, 如果不加static, 那么编译器会为他创建一个"外部符号"(external symbol), 此时若是另一个编译单元中也声明了同名变量, 那么编译单元就会抛出一条错误信息
* 注意原理: 实际上, 如果声明一个static, 又声明了const, 那么编译器根本不会创建外部符号, 而是会像#define预处理指令一样, 把所有遇到的变量都替换为常量, 而且还带有类型信息
- 有时候需要对外公开某个常量, 比如说通知, 需要本文件和接收通知的文件都知道这个常量
此类常量需要放在"全局符号表"(golbal symbol table)中, 以便可以在定义该常量的编译单元之外使用, 这种常量需要这样来定义:
#import <UIKit/UIKit.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UIViewController
extern NSString const *constant;
@end
#import "ViewController.h"
NSString const *constant = @"hehe";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end
需要在头文件中声明, 在实现文件中定义
extern这个关键字告诉编译器, 在全局符号中将会有一个名叫constant的符号. 也就是说, 编译器无须查看其定义, 即允许代码使用此常量, 因为他知道, 当链接成二进制文件之后, 肯定能找到这个常量
注意常量的名字, 为避免冲突, 最好是用与之相关的类名做前缀
* 好处:
这样定义常量要优于使用#define, 因为编译器会确保长两只不变,一旦定义好, 就随处可用. 而使用预处理指令定义的常量可能会被人修改
总结:
- 不要用预处理指定定义常量, 因为不含类型信息, 而且有人修改了常量值也不会报错
- 在实现文件中使用static const来定义"只在编译单元内可见的常量", 由于此类常量不会在全局符号表中, 所以无需在命名时加前缀
- 在头文件中使用extern来声明全局常量, 并在相关实现文件中定义其值, 这种常量要出现在全局符号表中, 其名称最好用相关的类名做前缀
声明: 以上大部分内容均来自 Effective Objecti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