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原点正是住宅,住宅起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安全、稳定、舒适、实用。住宅应该是人们灵魂的依靠,绝不满足于商品的属性。
旅行可以塑造人,学习建筑也必须实际造访当地,以自己的五官体验空间,才有可能真正领会。
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既没有丰富的多样性,也没有对居住的渴望与梦想,有的只是提供与价格等价值的功能商品。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变成了追求一个作为寝食场所能够高效运作的空间。空间普遍具有能够对应各种机能的均质性,里面充满了均衡的光线,均质的空气。
经济效益成为了住宅的单一价值标准,可住宅的本质在今天仍然是商品,开发商要拿它赚钱,老百姓又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才能买得起,买方与卖方都不可能为建筑师的美好愿景买单。
住宅应该是呈现每个居民梦想的地方,真正的富裕并不是单纯的便利、舒适,而是就算在有限的空间中也能创造出丰富。丰富体现在能为身处其中的人提供多元丰富的活动空间。住宅是为人服务的,需契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回到人的丰富性和生活的真实感,让生命能量得以无碍表达。
设计要以人为本,大到建筑设计,小到室内、产品设计,都离不开围绕人这个主题来做设计。建筑一方面要考虑地理、地势、湿度、温度、风向、水源,与周边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匹配,农田牧场的间隔等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又要还原自然的纹理,扣嵌其中不显得生硬。构思极其复杂,卯榫的天衣无缝。
看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无不渗透对人的尊重,再高的理论,再好的美学,脱离了人对因素的关怀,都是天马行空。
建筑师看到的是多重变化带来的趣味和故事,但是住户一旦选定,就只能在一种户型和模式下生活了。一百种选择不过是建筑师的选择,一百种有趣不过是建筑师的有趣。对每个住户来说,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自己的家。
.现在的房子常常一味追求房厅的数量最大化,似乎房间永远不够多,不够用。所有的外在活动也全部内在化了。
中国什么时候能注重国民精神领域的培养,不用紧密工作,有私人时间,中国人也能有时间度假而不是旅游。每个小区有自己的图书馆和游泳池,有健身房。希望这些不再是富人的专属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