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失落袭来,就在这个炎热的晚上。甚或是,想到了死亡,想到了活着的意义。
有一个哲人说,活着的意义,就是等待死亡。与其说是悲观,不如说是达观和透彻。
当一个人说了一句真话,其实听者心里明明知道这话确定无疑是真理,却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很纠结,不是吗?
死亡不是贬义词,它只是个结局,一个人人都不能回避的结局。
最最让人感到疼痛和寒冷的动物是蝉。你知道吗?一只蝉,在它噪林的短短几天之前,是17年的等待和煎熬。
它们深藏在地下,吮吸着土壤和树根里的养料,呼吸着罅隙里稀薄的空气,历数春寒秋冻来计算着时间,等过了十七个春秋之后,它们会在某一个时刻破土而出,用它们短而健硕的翅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寻找它们能吸取的养分,然后它们开始交配、产卵,之后就会象别的昆虫一样,死去。
它们的歌声和飞翔是短暂却不美丽的,不似蝴蝶,给人已浪漫和诗意的遐思。
我常常忍不住要问,它们快乐吗?它们有思想吗?当它们还被深埋在泥土里的时候,酷热和寒冷的轮流鞭挞,还有空气和食物的稀少,都没能让它们绝望,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我以为,就是希望!是希望,给了它们活着的念想,是希望给它以勇气和力量,去打破这黑暗,最终得以破土而出,化蝶为蝉。
在黑暗中,也许它们曾千百次地想象过化蝶之后的美妙:自由自在地翩飞在森林中,尽情地高唱着关于生命的旋律,随意地追求着爱情的美好,尽管短暂,但是,一旦拥有,何求永久呢!
这种化蝶,是《梁祝》里的化蝶不同的,那种化蝶是不自由的极端体现,活着的时候不能得到自由,唯有死去之后,才能让灵魂得到自由;而蝉不同,它们现实得多,它们不要死后的自由,它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歌唱,去飞翔,去尽情品尝自由天空的味道,不管梦想实现的时候是多么的短暂。为了这个,哪怕付出17年代的苦苦等待和煎熬,也义无反顾。
蝉和化蝶之后的梁祝,全然是两种同的生活观念的碰撞:蝉达观,梁祝幽婉;蝉坚强,而梁祝懦弱。唯一相同的是,蝉之于梁祝,更显悲壮,但这种悲壮,是留给极少数智者去思考的,对蝉们来说,悲壮对它们只是一种传说。
可是我为什么却想到了死亡呢?也许是因为我见过的,和我经历过的,要远比蝉复杂得多的缘故吧。天机看透,激情灭殇;曾经沧海,天下无水也! 如果非得要选择,我以为,我宁愿化作短翼的蝉儿。
然而却不能,人生竟然是一条无归路,不能退却半步的。可以回头,但会死得更难看。你只能勇敢地往前走,否则绝对没有一点点的希望。
当然,勇敢换来的,或许是更大的悲伤。
假如生活可以再来的话,我们都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和思考,简单如蝉,为着一个智者以为可笑的期待而活着,至少,它们不知道什么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