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题目时,我在想其实在我心里这不是一件小事。
现在是老大的英语课,每天正课开始前会有听写。老师在批其中一个女生单词时,说:单词得练习,这次错的有的多了,错的单词现在写四遍。一分钟,眼角闪过一东西,然后就听砰的一声,随之而来是谩骂……。原来是那女生的奶奶扔手机要打那她,没打准手机掉地上了。骂和扔手机掉原因是孩子没及时写单词,溜号了。老师边批作业边说了家长的方法不对。老人小人嘟嚷了几句后,在旁边家长安抚下,教室恢复了片刻的安静。而我的心,“惊魂未定”。如果真把孩子砸伤了,值得吗?孩子平时挺好的,就这一次错的多了点。或许我这个妈容易知足,但是且不说别的,我想到孩子的内心是否有伤害。我知道如果是我,会觉得很受伤,如果是我的大儿子他会说“很没面子”。即便我和大儿子都知道面子是需要自己争取的,但是这件事真的不应如此过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我们真的不能太着急。高压之下或许收获成绩,但有得有失,家长是否想过孩子失去了什么。
每次英语课堂,总能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课,家长也时不时在大声说“**,干啥呢,听课啊,写啊,坐直啊……”偶尔还会穿插脏话。要不偶尔还有微信语音。那个一直安静的人,就是我。他们觉得我另类。我自己知道我只不过是在做最简单的做人原则——尊重。
尊重老师的课堂,是基本的。授课的是老师,老师看到孩子坐姿不对或者溜号都在及时提醒纠正,作为家长真的不用操心。
尊重孩子的内心也应该是基本的。很多人觉得孩子有什么需要尊重的,特别在学习上。可是孩子也有内心世界,有自尊,有烦恼,有幸福……作为跟孩子最亲密的家长,应该充分给予与体谅,而非恣意使用家长特权“我是你爸、你妈、你奶奶、你爷爷……”所以可以恣意打骂。
由此,又想到我婆婆每次老对老大说“你看看谁谁,回家就自己写作业,瞅瞅你,写作业那费劲呢?”反正经常性在老大面前提别人家,老大有一次“怒”了“你给他(她)当奶奶去吧。”我批评了老大:奶奶他们那个时代包括你妈我,就这么教育孩子。你可以不认可,但是你不能对奶奶生气。一直跟你说,你做好你自己,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你觉得确实不错咱学习,你觉得不好你就要学会忽略。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你如果觉得厌烦,那你就去认真做,不让对方有说你的理由或者借口。但你既然做了,就不要怕别人说。老大说:我不喜欢比较,动不动就比,烦。我:我也烦啊,我小时候就这么长大。而且每次他们一比,我就想回驳“你光说我不像谁谁谁,那你们还不像别人爸爸妈妈呢?”老大:妈妈,你太理解我了,我心里也这么想的。我:因为我走过你所经历的日子啊。我希望你要端正学习态度,我拿你当做朋友和伙伴,所以希望你要珍惜这种方式。如果你不珍惜我给的相处模式,我也可以学别人家长哦。老大:别介啊,咱俩当朋友比较妥。
我和俩孩子相处,互相帮助了道“谢谢”,对方会及时回“不客气”;有错了会道歉;早起“早上好”;晚上“晚安,我爱你。”记得有一次在超市,我给小保打开包装袋,小保立马说“谢谢”,我“不客气”。旁边有一买东西的大妈说“哎呀,这娘俩间还这么客气。”我微笑着回“习惯了”。
教育这事没有什么大道理,体谅孩子,尊重孩子,正向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拥有正确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而且从小事做起:尊敬师长;不闯红灯;电梯左行右立;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礼让;爱护环境……全是小事情。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
我和我的孩子们很平凡,很普通。我也只简单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教育,量体裁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让孩子学习什么,莫要强求。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只要好好发现并引导,孩子总会有自立的本领。
一个孩子一个样子,爱好咱们自己孩子,别人孩子再好那也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