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19
摘要:没有一个能准确评价教育质量的系统,招生统计数据已经不只是地位的指标,而成了“地位”本身。他认为这是一种同义反复:“越多人想去的地方,文凭越高级。
今天,有很多学生身在很好的地方,却觉得应该去另外的地方。如果你怀着这种想法,那你的大学经历就毁了。这些地方都是礼物,却不被视为礼物,因为你一门心思认为自己该去另一所学校。你没有充分的理由,却对自己的大学经历感到不满。
感悟:想去的地方也只是“想”,是否适合又是一回事。
摘要:这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旅程,孩子的跑步比赛,而给孩子戴上眼罩的人却把孩子当做赛马,让他们冲向理想的终点。他们跑得越来越艰难,可在我们的推动、引导、激励和鞭策之下,仍然咬紧牙关,沿着这条赛道拼命奔跑,尽一切可能克服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有些孩子做好了赛跑的准备,但很多孩子想选择不同的比赛,也许他们希望有机会享受童年的旅程,而不是浮光掠影般匆匆度过。我们知道,有些孩子只是得过且过。
由于父母的心态和孩子们的盲目,更多的学生开始踊跃申请那些选择性最高的学校。
我们必须拿掉眼罩,扩大孩子和我们自己的视野,否则我们大多数人在过程最终结束的时候,会精疲力竭、黯然神伤,感觉很失败。在孩子本该为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感到兴奋的时候,我们却让他们觉得自己一败涂地。
感悟:没有几个家长是真正遵循孩子的意见去帮孩子选择学校,家长们都是觉得孩子应该去那种所谓的名校,而孩子内心又是否接纳呢?家长也没有教会孩子去主动思考的能力。
摘要:声望不那么高的学校出来的孩子往往更有趣,他们好奇心更强、更开放、更能欣赏他们得到的东西,远没有那些名校出来的孩子那么趾高气扬、争强好胜。他们往往表现得像你的同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感悟:名校确实有其优异之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摘要:他们是年轻人,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对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想做什么事,意识还很朦胧。他们正在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有好奇心,希望成长,希望贡献力量,希望有一天能做一些有目标和意义的事情。他们正在设法弄清楚那件事情到底是什么。
感悟:如果能引导让孩子自己有目标的去选择,他(她)有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无需家长强加于观念,他自己就能学好。
感悟:帮孩子选择什么学校一直都是所有家长最操心的大事,愿望都很好,但是还是要量力而行。先教会孩子制定目标,自主自愿的有选择能力,有决策权,他才有动力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前进。这个学期开学没多久,但我发现姑娘状态有所改变,虽然中午在托管,但是有作业她自己就去做,没作业她自己会去睡,晚上回来完成其他作业然后背书,作业量没有比以往减少,但是速度和效率都有所提高。不需要我再去絮絮叨叨的去督促,她逐一询问。我看到了她的改变,真心的感觉到长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