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篇文章的题目,我改了两次,本来我写的题目叫做《用游戏化思维管理90后员工》,后来想想作为一名培训老师还是要严谨一些,否则很容易误人子弟。“如何管理90后员工”?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90后的员工如果你还想去管理,用传统的管理思维要求他去工作,他就会比较抵触,所以应该是激励而不是管理,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那样,我们雇佣的是员工的大脑,而不是双手。另外一个错误是关于90后员工的说法,显然过于保守了,现在95后的员工都已经进入了职场,所以我把90-95这一代的员工叫做新生代员工。
新生代员工缺钱吗?这个问题显然是否定的,有很多新生代员工家底颇丰开着豪车来上班,人家出来工作是为了找到活着的意义(总得找点事儿干)或者打发大把无聊的时间。
新生代员工有个性吗?这个问题很多管理者都说“是的,有个性,很难管”,且慢!你看看你又用了“管”这个字,你要管而新生代员工恰恰最不服管,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了沟通的巨大障碍,我们叫做代沟。要想赢得新生代员工的信任与支持,管理者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新生代员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融入团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激活整个团队。
你喜欢打怪升级吗?通过竞争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优秀,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本性,部落与部落之间发动的战争,难道真的是为了那些贫瘠的土地吗?是为了证明我们是优秀的人种。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打游戏?同样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强大优秀,跟别人比我们是赢家很开心,就算自己跟自己比不断通关晋级也很开心。对于新生代员工的激活,我们能不能用游戏思维来进行,如何进行?
积分制管理是我在课堂上跟很多老板分享的新生代管理方法,比如你年初给每人设定基础12分(跟交警的分数一样,或者也可以设定24分,每个月两分),员工迟到一次扣两分,完不成任务扣5分,分数扣光辞职走人。当然,除了扣分项应该也有加分项,超额完成任务150%加两分,协助同事打单加两分。等到年底了,除了你的基础12分,员工多赚了12分,那么就应该差异化奖励,喜欢钱的发钱,1分就是一千块12分就是一万二的年终奖,喜欢放假的就给假期,1分就是一天年假12分就是12天年假。我说过新生代员工可不都是喜欢钱的,那么他喜欢什么就给他什么呗!
一位操盘手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团队是如何做积分制管理的,我觉得很值得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团队设定了ABCD四类积分考核,A类积分指重点工作考核得分,比如培训考试成绩,考勤出勤率等,B类积分指业绩考核得分,就是我前面讲到的根据任务达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积分奖惩,C类积分是指团队互助分,比如你帮着同事打单,或者你给异业带单了都会给予积分奖励,D类积分指附加分,我认为这是他们公司做得最好的一方面,员工给父母买礼物了可以加分,员工做了好人好事了可以加分,员工收到客户的感谢信了也可以加分。
用游戏化思维来激活新生代员工,有没有觉得有点打怪升级的感觉?而且,他们家的年终积分兑现不仅仅是换钱,换旅游,还可以玩年会抽奖。比如你有1000个积分年会就可以得10张抽奖券,你有500个积分年会可以得5张抽奖券,积分越多奖券越多自然中奖几率也就越高。他们家把跟客户玩的促销方案用在了新生代员工激励上,卫哲曾经说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好玩比有用更重要。
游戏化思维是激发新生代员工工作激情与热情的手段,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一桩陈年旧事来,作为本文结尾。有一年去鹤壁培训,客户晚上邀请我去一家酒店吃饭,席间,酒店有一特色节目,几名店员来到包厢为我们跳了几支当时最流行的广场舞,骑马舞,小苹果。其中,有一位年轻的男服务员跳得最有激情,我们就问他在酒店拿多少工资,愿不愿意来客户的公司上班?这小伙子只问了一个问题,他没问工资多少,而是“你们那里能跳小苹果不?”在得到了“不能”的答案以后,他摇了摇头,说“那我不去,我现在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因为我喜欢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