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出生平凡,但他(她)却不甘于平庸。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就有说到“我们可以平凡,但觉不可以平庸!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我们或许会抱怨父母没有给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没机会带你去见见世间的壮丽山河,没有让你了解文化的魅力。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可以保障你的温饱,让你读书,健康成长。已经足够了,在这点上,你已超越了许多人,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有些孩子想上学,却不一定能上,对于能上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经过长长的崎岖山路,跨过河流,才能来到他们上学的地方。所以啊,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不是吗?
我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一家三口,温馨而和睦。虽然不是什么小康水平,但该有的东西我还是会有。最初,我是很满足的,所以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在初一的哪一年,我的想法悄然发生改变,我开始不满足现状,初中是在县城里读的,从进校的那一刻起,我好像理解到了‘差距’这个词,那一刻,平静的心境泛起波澜。然后,我知道学校为什么会统一服装了,或许在这里,大家都有过被校服支配过的恐惧吧。但是说到底,校服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平等,进而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可你会发现,你或许会成为同学眼中‘高冷’的代表,你扪心自问“我高冷吗?我是真的话少吗?只是你们的话题我插不进去,你们所说的我不懂罢了。只能用高冷来伪装自己,保护少年自己的自尊心。”但是你也期待呀,期待着和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时的你,还不够成熟,别人有的,你也想有。所以就会去麻烦父母,责问他们为什么不给你买,不给你报兴趣班。父母心疼你,想把最好的给你,就应了你的要求。你想也不想,高高兴兴的走了,幻想着与同学们谈天说地时的开怀场景。却没曾想,父母应了你要求之后又要辛勤劳作的背影。
三年又三年,弹指一挥间,告别了昔日的伙伴的你,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你是否慢慢发现,你与同龄人或多或少有些差距,那你是如何正视这些差距的,如何将这些差距缩短的?想想当时年少无知的我,简单的理解为是吃穿上面的差距,可以补回来,多次向父母提这些无理的要求。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你越想要什么就越觉得缺什么,得不到满足。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醒悟的呢,是大学吧,大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开放性,思想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等等,它是那么的神奇,使你蜕变、升华。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书写心中的豪情壮志,成就灿烂人生。在大学,我还是提倡多听、多看、多学、多走走。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是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心灵是否充实。
ps:第一次写文儿,写的不好还请见谅,有什么修改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