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好像大家都很努力,但是又都很焦虑……
你有没有想过,哪里出了问题?
困于现状
我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经营婚姻,可是得到的反馈永远比付出的少,为什么?
大部分人的烦恼和焦虑,对生活和工作的无力,对结果的不满,也许只是源于一点——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人际交往中
大部分人更容易关注他获得了什么
而不是你付出了什么
在工作中
你的老板不会care你付出了多少
他只要那个结果
在爱情中
一方的赠予,包括礼物、情感……
其实并不是单纯给予,而是希望获得反馈
否则,关系就会失衡~
在婚姻中
女人经常委屈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这么多
但却没人看到
按经济学理论来讲,这种焦虑源于“投入”和“产出”不对等,从而引发了心理失衡,不要小看这种失衡,这种情绪累积的结果就是“崩溃”。
与单纯“商品生产”不同的是,我们的工作、生活、婚姻更重要的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太多,周期非常漫长,有点像“延迟满足”理论,这跟大部分人的生理、心理机能是相悖的。
大概率来说,别人“眼睛”里看到的努力基本上是无价值的,真正有价值、能被认可的那部分努力是别人“心”里看到的!
是的,这个结论让人好沮丧。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长期做无结果的事,我也是这样。所以,多做一些走心的努力,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不是吗?
思维跃迁
学会制作“KPI”,量化你的努力!
“量化”这个词大部分时候是用在数学模型中,KPI是人力资源中绩效考核的核心,在工作中,确定目标、分清主次、量化实施细则。
但,他们又不仅只用于工作,试着思维跃迁一下,在生活中自如运用KPI,你会逐渐看到生活的善意。
工作
就我自己多年做HR的经验,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要注重KPI绩效培训。
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在公司中越来越丰富,做得特别详细的公司,他的KPI不一定是很多文档,反而只有一张Excel表,事无巨细,每件事都有一个时间节点、时段、范围,甚至连上厕所需要几分钟都在Excel中。
今天不谈,他是不是人性化、科学,我们学到的一点就是,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大部分人都需要鞭策,具体到“数字”,量化到一分一秒,这种鞭策会更有power。
生活
某一天,你给自己定了目标——2018年我的目标是好好减肥、享受生活、成长、旅游……
这些目标也许会实现1个,也许全部都实现,也许一个都完成不了……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自控力,是否自律,事实证明90%的人自控力其实并不好,这就是为什么减肥产品能卖100年,还会继续卖下去!
还是因为,我们真的按天性做事的话,一个目标太宽泛、不形象,你坚持几天就会沮丧,到后来只想一天葛优躺(刷剧、吃食、困大觉……)。
但你试着把目标量化一下,达成率就会高出很多,因为很详细、方向明确。
看看你修改后的list:
减肥
每天跑步4公里/游泳2公里/瑜伽1小时/有氧操1小时……
享受生活
2天看1部高质量电影/每周远足1次/每周与朋友聚会1次/每天给爱的人1个拥抱/每天给父母通一个电话……
旅行
1年去5个城市/国内?国外?跟谁去?/将最想去的5个城市列出来放在你的list上……
成长
1年参加几次有价值的课程?/1年学习预算4万?(包含买书、课程、其他学习……)/1年读100本书……
感觉第2份list真的会更容易实现,因为特别具体,像妈妈的唠叨一样想不听都不行!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耗费很多精力去量化细节,后面消费少量的心力就会事半功倍!
婚姻
初级阶段,大部分女人都在用很自我的方式经营婚姻,认为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在一系列破坏式沟通后才会恍然大悟,性别和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成熟一点后,会意识到沟通和磨合应该放在婚前,干扰最小、沟通效率最高。沟通后置的结果就是会交更多学费,耗费更多的沟通成本。
在沟通的基础上,量化日常琐事,以时间为单位分摊。现代婚姻中独立自主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财务开支,女性偏感性思维,男人习惯理性思维。
如果立志做一个独立的女人是需要培养经济独立意识的,没人谁能为你的人生负责,为你一生负重前行。
经济独立的方法很多,比如财务分摊、建立共同账户……不要让你的钱消耗在看不见的地方,每一笔花费都应该有迹可循,这才是“看得见”的付出。
so……
当你开始对人生进行数字化的规划,你便有了更大的动力实现它,就像那张详细的Excel表,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你——自己和目标的距离,无法一步跨越,是要一步一步去接近的。
en……
30岁前,我们耗费全部精力去学习“要脸”,那么,30岁后,我们得学会把这些长在脸上的面具摘掉,逐渐变得“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