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希腊神话中的恶神泰坦巨人,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我们中国的古代,也有着巨人一族的传说,而且相较希腊神话中的那些巨人,体格更加魁梧高大。今天就由我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上古时期的第3个典故:《龙伯钓鳌》
内容简介:传说大海上有五座仙山,由15只巨龟轮流顶着在头上保持稳定。结果,有一个龙伯之国的巨人,没有几步便来到五座大山所在地,开始钓乌龟,一钓就钓上来6只巨龟,拿回家去烤了吃。结果,造成了其中岱舆、员峤两座山失去支持,漂流到北极,沉入大海,数以亿计的神仙、神圣受到波及。
来源:《列子古注今译》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炆钊拙见:
从这篇典故,我们可以看见一下这里面出现的“人”:龙伯国人、仙、圣。事物包括:五山、巨龟(鳌)、北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
龙伯国人,中国传说中的巨人族,身材极为高大。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写龙伯国人的身高,但我们可以从叙述中找到蛛丝马迹:首先,龙伯钓到了六只巨鳌,并且带走回到了自己的国度。那么,假想他的体格只会比六只鳌加起来还大,是可以理解的吧。而这六只鳌,其实每一只都是在海上顶着一座仙山。没一座仙山的大小是有数据的:
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
好了,这是一座多大的山,也许在现实中,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姑且理解为这些山都是存在于未知世界的吧。这么大的山,被巨鳌顶着,哪怕巨鳌比山要小,恐怕也小不多少。然后再乘以六,好吧3x6=18,十八万里,我算术比较差,已经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了,毕竟地球的直径也才不到三万里。而这个巨人,只是龙伯国的一个人,可以想象,假设真的存在这么个龙伯国的话,应该是出于某个未知世界吧。提到了一件事,龙伯国人因为钓鳌事件触怒了天帝,便被缩小了国土面积和巨人的身高,使得地域狭窄,个子变矮。但是,到了伏羲神农的时代,身高还有十几丈高。
这篇对龙伯国巨人的描写,让我联想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巨人传说。最火的恐怕就是前些年在皮皮岛发现的真假难辨的巨人骨骸了。如图:
联想起在复活节岛的巨大石人像,和不同民族繁杂的巨人描写:从《圣经》中大卫打败巨人到《荷马史诗》中泰坦巨人和《北欧神话》中的冰巨人,再到《格列夫游记》中巨人国的描写,还有大量史前壁画中的与恐龙差不多高大的人类,再到今天发现的这些骨骸,似乎都在向我们证明,在这个星球上,曾经存在过巨人的文明。前年曾经有一部动漫作品叫《进击的巨人》,就是以这种对于远古巨人的恐惧之心为切入点的佳作。
我以为,世界之大,或许真的无所不有,既然人类连自己的起源和历史都没有完全搞清楚,那么相信曾经存在过巨人,并且巨人曾经与人类共同存在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人们的记录总是充满了自己主观愿望的。在那个文明还不甚发达,只能靠力量与自然斗争的年代,在“如果存在巨人这些问题就都可以轻松解决”的想法作用下,创造出巨人的艺术形象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真实的历史早就已经不可能得到了,何不给未知的时空留下一点神秘感呢。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于中国古代神、仙、圣的理解,仅代表一家之言,如言语有错,请高手指点。
神、仙、圣,三者,都是我们中国修行体系中的终点,都可以实现长生的目标。但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可以看出一二。
首先,这三者中,等级最高的,应该是仙。就如《封神演义》中的三清、阐教的十二金仙等为代表。一旦成为了仙,就可以超脱于这个世界的生死秩序,彻底脱离轮回之苦。但这个过程异常漫长而且辛苦,还要讲究仙缘,可能有生之年都难以成功。比如姜子牙,他仙缘浅薄(元始天尊的原话是:命薄!),所以才被他的老师安排下山辅佐周文王伐商建周,积攒功业,到头来至少可以享受人间将相之福,所以,至少在《封神榜》时代,姜子牙其实是既没有成仙,也没有封神的。至于后面说什么他打算给自己封为玉皇大帝啥的都是胡说的(人家天上当时是有天帝存在的,他的女儿龙吉公主还下凡参加了封神之战呢)。
至于另一类特殊人群,成仙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阐教十二金仙。他们虽然已经修成了仙,但是却没有斩却因果(三尸不斩),在这场大劫难中,被消去了顶上三花,失去了千年道行,但却得以重新开始修炼,为以后的成仙之路铺平了道路。归根结底,仙缘的薄厚决定了你能否成仙,很多人和妖都是可望不可求的。
接着,我们来说神,这是封神榜中的主流。大多数出场的截教弟子都在被杀后,封了神。因为要被杀才能封神,封神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保险的措施。一旦封神榜上有名,基本上逃不脱被杀的厄运。但封神榜上的名字,应该是有灵活性的,就是说三教共签的封神榜,并非最开始就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确定了,不然这里面有这么多通天教主的截教门下人,他一定不会同意。所以,在一些封神战役中,阐教弟子会在一些关键的时候,让榜上有名的人去打头阵,死了是天命,也是变相的为自己和自己的徒弟们争取了活下来的机会。通天教主也多次叮嘱自己的徒弟们,就在自己的洞府待着,哪都别去,毕竟像太乙真人那样会主动杀上门来的事也不多,你就是写上我的名字也拿我没辙。
因为,神的特点是身体已经死了,其灵魂被封神榜收容,再被行封神的仪式之后,可能就被赋予了新的能力,也同样会受到天庭的管辖,所以能力大不如前,也不自由,自然没有仙愿意干。这样来解释也许更清楚,神和仙都住在天宫之中的别墅区,只是每一个仙都是有着独栋别墅自由自在的业主,而神只是在别墅区负责管理工作的保安物业吧。
最后,整个《封神榜》中最令人疑惑的出来了:肉身成圣。《封神榜》中肉身成圣者,共有七人:哪吒父子四人和杨戬、雷震子、韦护。他们在战争中出力最多,并且成功活到了最后,所以被封为圣。圣,应该是介于神与仙之间的一种存在,退可以死后封神,进则有希望得道成仙。从《西游记》中与之对应来看,杨戬应该依然在修仙途中,而李氏父子已经上天成神。韦护入了佛教成了护法,而雷震子下落不明。所以,这个肉身成圣,就相对多了更多选择。
再说说传说中的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因为龙伯钓鳌事件,岱舆、员峤二山沉入了北海底,也就剩下了方壶(方丈)、瀛洲和蓬莱三座仙山。传说秦始皇曾经派遣徐福率领童男女赴海上寻找三座仙山,但结果是有去无回(也有人说他们去了日本,但可信度也不高)。这三座仙山在后世的各种著作中,已经被神化到了仙境的代称,但没有人知道究竟在哪。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虚构出这样的山呢,有人说,因为这就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山文化。人们对于在面前的高耸入云的山峰感到好奇和畏惧,中国古代对于山峰的观点就是八卦中的“艮”,也就是停止。我国周易的前身,其中之一就叫做“连山”,人们认为远处茫茫相连的群山在向世人传递着天的信息。而历来,我们的神化传说中的神仙,基本都脱离尘世,在高山中生活,那么,就想象到存在这样漂浮在海上的高山,上面住满了神仙,也就可以理解(反正海洋这么大,找不到说明你没有机缘)。
至于巨鳌,这个说法也很多,大多认为是一种海中的巨龟,也有认为是龙生九子之一。巨鳌有多大,这个很难想象,但曾经的女娲补天之中,也曾经写过巨鳌,并用它的四肢撑起了倒塌的天空(详细请查看女娲补天的典故和传说)。要说为什么典故中选择有着龟的形象的鳌来背负仙山呢?我认为,第一,鳌的巨龟形象符合我们对于沉稳的一种要求。龟的性情温顺,行动迟缓,可以较长保持稳定。第二,龟的寿命长,相对于神仙之类的寿命极长的生命,选择同样寿命较长的龟的神话形象鳌,就可以理解。第三,龟的大小可以长得很大。现在发现的一些古代龟类的骨架看,古代的巨龟可以长到几吨重,体格健壮,善于背负东西,后来人们也喜欢用龟形象的“霸下”(龙生九子之一)来托石碑。
最后,我们来说说“北极”。这里的“北极”,应该不只是指的今天的北极地区,也该是极北之地的泛称。中国古代认为天地有四极,分别有四位大帝镇守,分别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古称西极为太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四位大帝辅佐中央的昊天玉皇大帝管理天地万物。北极的大海,和东海的归墟都是深不见底,广阔无边的代名词,连神仙都不愿意去。所以,当两座仙山流落到此,也只能以沉末告终。
小结:
后人用龙伯钓鳌,比喻非凡的事业,也喜欢用钓鳌客比喻有着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的人。
例如:宋朝 王谠 写过一篇文章:《李白谒宰相》,原文如下: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蜺①为线,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白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宰相竦然。
①虹蜺:虹霓,即彩虹。
以上,仅代表我一家之言,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朋友们批评指正,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