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秋凉的晚上,母亲与世长辞了,氧气罐也没能将老人家留住。慌乱中我像个孩子,使劲的喊“妈妈、妈妈”,妈妈却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留下我们无尽的思念和哀伤。
……
母亲临终的那天晚上,父亲和哥姐们,都陪坐在母亲的身边。差不多转钟了,父亲才去休息。我看哥哥姐姐们都挺累的,就要他们先休息一下。奎兄见我当时一个人陪母亲,就坐在旁边看手机陪我们。
夜,很静很静。我独自坐在母亲的床前,静静的凝视着母亲渐变苍白的脸,脑子里浮现出诸多往日的温馨场景。想起母亲昔日的音容笑貌,嘘寒问暖,亲切关怀,还有想像中她们经历的艰难苦楚,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不由自主的从脸上滑落。
我凝视着母亲的脸,默默的倾诉着对老人家的无比崇敬,以及心中无限的爱和眷恋……
我用一只手紧握着母亲的右手,另一只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胸口。母亲因为心脏积水,导致呼吸不是很顺畅,即使带着氧气管,也显得不那么平静。
流了很多泪,在心里说了很多想对母亲说的话,我生平第一次对母亲做了一次极深刻的理解,和对老人家崇敬和热爱的表达。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耳朵已经变得苍白,因为白天我还看到两只耳朵是有红润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又发现母亲眼角好像有一点点发亮,我用手指擦了一下,原来是眼泪。此时的我,心里有点慌乱了,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劲,于是喊奎兄过来看,接着又把父亲和哥哥姐姐们喊过来,没过多久,母亲心脏便停止了跳动。母亲走得很安详,很安心,也很圆满,走的时候父亲和五个子女都守在她的身边。
母亲走后,亲朋好友,上下邻居,前来悼念,无不悲痛落泪。
母亲葬后的那天中午,刚刚初中毕业的隔壁邻居小勇,在饭桌上跟他爸爸说:“姥姥真的是个很好的人。记得我还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全身湿透了,被姥姥看到了,她赶紧帮我洗了一身,换上了干衣服。”
这么多年,这个事情,母亲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如果小勇那天不说,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包括我们,包括他的父母。类似的事情,亲朋邻里之间的帮忙,肯定还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的,母亲一直默默的践行着善与爱。
母亲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母亲的言行让我们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是功成身退,什么是上善若水。
母亲去世前第三天,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哥哥与父亲聊天中,很有诚意的向父亲了解,他们人生历程中经历的一些艰难苦楚。
父亲回忆着说:“你妈妈这辈子真的是苦,十来岁就遇上日本鬼子进村侵略,受了惊吓。后来又遇上土改,勤劳聪明的外公做生意赚了点钱,全部买成了田,却又不幸被打成地主,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那个年代,饭都没得吃。结婚以后,记得有一段时间,为了吃饱饭,我去很远的地方修堤坝,你妈妈带着孩子在家,到队上出工,做一天工,分几两米,回来自己都舍不得吃,都送给大伯爷吃了(那时爷爷去世早,父亲过继给大伯爷做儿子)……
你们的大哥哥只有一岁多就夭折了,当时我还在外面修堤……想起真的是太苦了……”
说着说着,父亲哽咽起来,接着眼泪哗哗流下。
父亲很激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狠狠的大哭了一场。这是我出生几十年来第一次见父亲流泪。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如山一样的坚强。后来,父亲自己也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流泪,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会流泪……
我没有经历过父母的苦,但我能感受到父亲心中的疼痛,和对母亲的怜爱和不舍。
从小到大,父母从不打骂我们。母亲的嘱咐如涓涓细流,声声叮咛,句句关爱。有人说,母亲的爱是一季一季的春雨,滋润了花一样的孩子,自己悄然离去。是的,春来秋去,八十八载,历尽苦难,饱经沧桑。虽苦了自己,却不断的滋养着别人。母亲没有上过学,深感其痛,所以即使再苦再累,也一直坚持送我们姊妹多读书,那个年代,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算是在村子里同龄人中读书比较多的了。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 ,告别时,母亲总是面带微笑 ,倚门而立,嘱咐中充满了期待和关爱:有空就回来休息噢。每每想起那情境,那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着,心中便隐隐作痛。
一切都已成为了过去,再也回不到从前。
母亲的慈爱转眼成为一抔黄土,我自悲伤泪流成河……
万千文字道不尽心中哀思,唯愿母亲含笑九泉!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
(公元二零二一年中元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