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到9.5,每人看完都说找到快乐——毒sir
Sir在想,新年第一部安利的片是啥?
想来想去,只有它——
《极地》
2015年,纪录片《第三极》看得人连呼:快哉,6集完全不够。
巧了。
制作团队也表示没拍够。
他们扛起摄像机,再次走进西藏——
“第三极”2.0版,《极地》。
不出意料,又是朝着大作迈进的节奏,豆瓣评分已从 9.2飙到 9.5。
毫无悬念,还是那份一秒都舍不得快进的美。
这极致纯净的白与蓝。
勾勒得,连冰川都是爱你的形状。
如果说《第三极》是带我们见识了一个环境绝险,却也绝美的西藏,那《极地》的静态则走得更近、更深。
它看见每一个藏地人脸上坚韧的沟壑,他们眼神里清澈的信念,才是生长于这片土地的最美风景。
一个粗糙但也到位的比喻,《极地》就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篇篇,都是精选。
Sir带你们一个个见识——
①采盐人
次仁旺青
在西藏那曲,春季干燥少水,正是采盐的好时候。
牧民们赶着自家性烈的牦牛,浩浩汤汤前往盐湖。
领头人,是一个又潮又酷的爷爷——次仁旺青。
经历采盐、驮盐,在当地,是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标志。他们相信:采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
采盐有多苦?
长途不说,这一路,多是风雪,运气不好,还有野兽环伺。
采盐人甚至喜欢自讨苦吃。
比如,次仁爷爷的口头禅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矩。
犯错一次,在身体揪一撮体毛(想想都疼o(╥﹏╥)o)。
他们对盐的态度近乎虔诚。
工序繁复,细节严苛,一板一眼,都是“道”。
首先,要走得越好越好,走得远,才能采到最洁净的盐,才能取悦盐湖女神。
其次,不能浪费,一粒盐都不行,否则盐湖女神会生气。
最后,采盐的仪式绝不能含糊。
采盐前,先煨桑(点燃香料以祭神祈愿)。
采完盐,要对盐湖女神敬谢,洁净的盐,是盐湖女神赐予的珍宝。
采盐量也绝不是多多益善,大自然有大自然的平衡——
盐很少
我们不能全部拿走
还会有很多人过来
如果我们都拿走了
别人就没有了
只够我们食用 就可以了
不可以贪得无厌的
凿盐、堆盐、装袋、运盐,一道道看似机械、呆板的工序,在这班采盐人手里,变成人与自然更纯朴的对话模式,浸透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显然,他们信苦尽有甘。
②僜人
大佰龙爷爷
什么是僜人?
一个还未被官方认证(因人口少、没文字等)、从印度迁来西藏的少数族群。
大佰龙爷爷,就是生活在藏东密林的僜人。
年轻时,他是个打猎高手,光是熊,就逮过八十多只。
20年前,他突然决定不捕猎了。
他跟老伴生活在山林。老两口住的木制房子,破旧、简陋,屋内连灯都没有。
山林老村的僜人都搬到山下新的村子,这天,孙子(又)来劝爷爷奶奶也下山。
“山上只剩你俩了。”
爷爷还是拒绝:离开这儿是不可能的,死也要死在这个房子里。
老人嘛,素来安土重迁。
但你看爷爷说话时,眼里似乎有泪。
原来……20年前,大佰龙的儿子上山打猎,莫名失踪。
村里人猜测他死了。
而现在的老房子就是儿子修的,包括仓库、房顶……
爷爷舍不得这房子,因为房子都是儿子的味道。
“一直觉得他还是会回来。”
失踪前,儿子从没跟人结过怨,爷爷想不明白,好好的人,为什么说没就没。
他把“错”归因到自己年轻时杀生的报应。
这就是大佰龙决定不再捕猎的原因。
这份迷信,裹藏着他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为什么,当初没有看好他。
他执着地觉得儿子还活着。
心里一直特别难受
可能是对我的报应吧
为什么死的不是我呢
悬崖 河里都找过了 都没有
……
一想起他就心里特别难受
心口特别疼
因此,他把房子一修再修,屋顶朽烂了,也舍不得换掉。
他在等着儿子回来……
大佰龙爷爷信海枯石烂。
…… …… ……
还有第三,第四等等其他人,想要了解更多记得去查看原文哦。关注“sir电影”搜题目就可以啦。
音频版,慎听哦。谢谢
https://m.lizhi.fm/1478264/26457259981238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