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篇文章,今天一想觉得自己还是看的浅,并没挖到核心本质,还得再聊聊这个事。
简单说就是我经历的两段职业生涯,其中一段我自认为比较满意,另一个是以失败告终。
我在50人左右的团队中跟随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增长,年销近亿,并且获得了全方位360度的好评与支持,这是我人生中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一段工作生涯。
随后,我去了一家1000人以上的互联网公司,每一轮的融资都在上亿美元,我工作的并不开心,最终以遗憾的离职收场。
反思了下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我想不外乎几点:
1.职级降低,权限收窄,由管理到基层
2.从业务部门调整到职能部门,能力圈以外
3.复杂的人际关系,情绪疲惫
4.单程两小时的车程消耗体力和精力
5.996工时长,节奏快,像流水线上的女工,缺乏对工作的反思
6.工作内容简单机械,缺乏挑战与创造
尽管不开心我还咬牙坚持的原因在于,整体薪酬福利比以前好。我为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福利,选择了能力圈以外的事,既不是自己专长,也不是自己喜好,还要忍受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损耗。
当时有多草率浮躁和短视。
再仔细考虑下,我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所做的事情割裂了我之前经验的积累,超出了我的能力圈,如果把岗位调整到用户运营,商业分析,我的满意度会急速拉升。这里面的道理在于,我希望自己是个高成长高绩效的个体,身边的同事是高成长高绩效的同事,能清楚的看到所做的工作对组织的贡献。
当时脑子就是一团浆糊,看问题也是一团浆糊糊在一起。平台是个好平台,只是我切入的姿势不对。
我不禁再进一步,如果当时申请调到了用户运营或商业分析岗,动力问题解决了,可前面的路走的依然很艰难。
首先是专业技能问题:
小团队项目制,客户数量不过百,我可以每周跟客户联系个遍,我熟悉他们订货周期,为他们量身定制产品,跟进他们需求的变迁。
大团队流量制,用户上亿,需要用户画像,数据分析,策略需要测试-调整-投放,以保证资源效用最大化。
阵地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所有新的技能都需要我重新学习。
其次是管理技能问题:
以前做目标策略资源分析,分析到框架即止,颗粒度很粗。也因为行业原因,变化缓慢,策略优势一旦确立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
大团队不同,竞争环境复杂多变,战略方向甚至都随时调整,策略优势不会保持太长时间,一直烧钱要求资金使用效率要更高,无论运营还是管理都比我之前做的精细。
再次,性格成熟度的问题:
团队人多,事情就复杂,各种派系林立,利益关系犬牙交错,没有一年时间的情报收集,都不一定能彻底了解清楚每个人背后的渊源和背景,更别提见招拆招的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
当时我的成熟度远远不够,处理问题的手段也单一而幼稚。
现在看事情比以前通透些,知道自己踩了坑,也能够看清为啥会走到这来。这段生涯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见识了互联网企业在运营和管理领域的先进性,但从总体效应来说,企业招了一个绩效平庸的人,我也浪费了宝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