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读书挺杂,大多没有选择性。那时候家里穷,俺兄妹仨都上学,父亲身体不好,在生产队里就干些不出大力的活儿,挣工分不多。体弱多病的奶奶还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
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闲书看,我看的书大多数是小伙伴们看剩下的,他们翻了几遍觉得没意思,就扔给我,我如获至宝。通常把书拿回家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故事都背过了,下次跟小伙伴儿们一起玩儿的时候,就讲给他们听,他们通常瞪大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些瞎话儿你都是从哪儿听来的?
再大一点就跟着俩哥哥的后面捡书看。他俩都爱看武侠小说,可能每个男孩子心中都会深藏一个横刀立马闯江湖的英雄梦吧!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几乎都跟着俩哥哥读过。
我打小没干过农活,倒不是因为父母思想意识前卫:女孩子应该富养,惯养。有一年暑假,我听母亲跟父亲商量:你看她,身子弱,锄地也握不住个锄把,等再来卖小鸭的,给她买几只让她去场湾里放吧,养大了就卖了钱给她当学费,女孩子也得让她多读书,长见识……。一旁的父亲频频点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我到现在都坚持认为,我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就跟小时候暑假放小鸭子的经历有关,母亲对此嗤之以鼻。
你想啊,自从我放了小鸭子以后,我就基本退出了小伙伴们的圈子,他们讲的苞米棒子烤到什么时候可以吃,怎么从叶子上就可以区分黄壤地瓜和红壤地瓜……我根本插不上嘴,只有干咽唾沫的份儿。而我的小鸭子吃到脖子歪了才算饱的理论,他们是完全不屑一顾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这样,我与我的小伙伴们兵分了两路,整整一个暑假,我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就是放小鸭子看书了。
母亲把我所有看的闲书,统称为“看大书”。兄妹仨也就只有我敢堂而皇之地走着坐着“看大书”而不受责骂。大哥二哥是断然没有这个勇气的,父母吃了一辈子没文化的苦,他们把全部的厚望都寄托在了俩哥哥身上。
二哥胆子小,鬼点子又多。每次“看大书”的时候都用报纸给书外面包一层皮,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语文(数学)学习资料。
有一次全家都在剥玉米粒,就他一个人坐在一边看书。起初母亲还很欣慰,嘱咐我们别弄出大的动静来,打扰到他看书。没想到,他看到精彩处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母亲心生狐疑,朝他一瞪眼:“拿来我看看,你看的什么书!”二哥手一哆嗦,包在书外面的那层报纸掉了下来,《雪山飞狐》几个大字赫然印在书上。幸亏二哥反应快,赶在母亲弯腰拿棍子的时候,拔腿跑了。
母亲读过几年扫盲班。后来她说雪山飞狐四个字,她就不认识那个“狐”字儿。
母亲常常遗憾自己生不逢时,没有机会读书。她不止一次对我们兄妹仨说:只要你们肯努力念书,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
因为要供我们三个读书,家里一直过得不宽裕,母亲也因此吃过很多苦,但她从来不后悔,她在村里活得很硬气。成年后我经常想起母亲跟我们说的一句话: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不管到了哪朝哪代,多读书做学问总是受人尊敬的。
得知我现在经常会提笔学着写文章的时候,她不无担忧地跟我说:“大道理我也不懂,我看电视上人家那些写文章的都是得空就坐在屋里看书写字,像你这样没事儿就抱着个手机看的,怎么也不像个能写文章的人……。”
我有些惭愧。想起小时候因为没钱买书,偶尔捡到小伙伴们不要的书,都会如获至宝,翻来覆去的看,幻想着能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爱看的书。现在书房里堆满了书,我却好长时间没有安静地坐下来读书了。
世界读书日,想起母亲的那些关于读书的箴言,感触良多。我在想,不管是不是读书日,以后的日子里我都应该好好地看看书了。
书上说,真正的阅读,与哪一天是世界读书日无关。真正的读书人,不是为读书日而读书,而是不为读书日而读书。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