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几点收获:
一、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四项素质:1)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2)胆识,变局需要胆识,打破平衡,承认问题;3)介入规则;4)颠覆自我。
二、面试产品人员时可以参考的开放式问题:
下面我会列出四种主要的工作能力。既然应聘产品岗位,你应该在各方面都很出色, 但未必擅长所有方面。所以,我想请你按从高到低的顺序给自己的能力打分。(比直接要求对方“谈谈自身不足”,这种表达方式更自然也更有效。)
1)执行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2)创新性。有奇思妙想新想法。
3)策略性。能从更广、更宽的角度审视从事的工作,并对他人阐述。
4)成长型。使用流程,机制,达到事半功倍。
三、称职的管理者愿意也能够向员工提出诚恳、及时且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同样也要清楚,有些人不善于领会暗示:很多时候,管理者认为自己已经给出负面反馈,员工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重要性。 遇到这种情况时,管理者应该明确无误地指出问题所在。 如果每周一对一沟通时都能提醒员工存在的问题,他们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负面反馈。
四、产品经理的势
不同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不同类型的产品经理。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产品经理。职能广度是产品领导力转化为公司领导力的先决条件。
五、产品岗位类比戏剧表演
团队核心:导演之所以挑选演员饰演某个角色,是因为相信对方能很好地诠释这个角色。不要念台词是导演界一项历史悠久的严格规定。“念台词”指导演把演员的台词说给对方,然后要求对方复述下来。 这是戏剧表演的大忌,要么说明导演经验不足,无法指挥演员按自己的设想行事,要么说明演员充其量只是导演的“复读机”。 这个例子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如果导演需要手把手指导所有演职人员,戏剧的质量可想而知。
发挥优势:作为管理者,我深知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及团队成员。我不会指挥员工承担我希望他们承担的工作,也绝对不会要求他们完全按照我的方式处理问题, 而是致力于探寻员工的兴趣所在、能力所在、优势所在,然后设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引领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进而实现更远大的公司目标和客户目标。
意见反馈:在戏剧和电影行业,导演会定期给出指导意见,频率可能是每小时、每个场景或每次排练。无论是“棒极了,再接再厉”还是“你的处理令人一头雾水”,给予建设性反馈都必不可少。 相互尊重和协作需要明确而直接的反馈。
庆祝活动:戏剧和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庆祝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无论首演之夜、闭幕之夜还是杀青派对,每个人都会花些时间回想大家共同取得的成就。 相比之下,职场上鲜有庆祝的机会,所以我会通过各种方式表彰个人和团队。
六、团队结构变化
团队组织结构处在发展之中:无论最初多么有利于团队自主,团队组织结构也不会一成不变。事物一直在发展,团队组织结构也要与时俱进。
团队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征兆:1)需要经常调整各个团队的开发人员;2)依赖冲突频繁发生,产品领导者经常需要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3)开发人员抱怨过于依赖其他产品团队,很难独立交付简单的功能;;4)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很差;5)开发人员必须处理各个领域出现的各种复杂性问题。
七:问题对症下药
每家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我首先与公司各个部门的员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及对我的期许, 然后旁听公司召开的会议,观察会议涉及的人、事、物,借此了解人际关系和公司面临的挑战。 摸底工作结束后,我发现几乎所有公司都存在四个根本性问题:
1)从管理层找问题:
如果公司的开发团队难以扩大规模或无法如期交付产品,很可能表明管理层存在严重问题。我必须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任何调整都只是蜻蜓点水或权宜之计。
2)工作重点和产品策略:
那些快速扩张或目前陷入困境的公司通常没有抓住真正的重点,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策略。
我在受邀担任过渡经理时,公司往往处于需要重新厘清工作重点的阶段。一般来说,我无法替公司决策,但可以坚持要求管理层做出艰难而必要的抉择。
3)建立信任:
员工是所有公司的核心资产。信任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取得远超个人想象的成就。
4)兑现承诺:
言必行,行必果
八:集中精力主攻对业务至关重要的目标,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1)专注:专注不只是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还包括筛选出少数几个能真正产生影响的目标
2)洞察:洞察来源于深刻的理解,丰富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