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经常在学习名师的观摩课,发现名师名课最大亮点就是--跳出窠臼,不落俗套。他们总能出其不意地解读文本,令人耳目一新,所以吸引人,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一个引发我深思的就是他们的“站的高看得远”,他们的心中都是有大爱有大的家国情怀的,所以立足点就比普通老师高的多。
今天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也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其他学校老师来听课学习,虽不是公开课,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公开课。可是才得知要听课,紧接着就是被听课,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备好家常课,上好家常课,就成了一大挑战。
我一改往常的教学套路,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以下革新:
1.弃用ppt课件,完全以书本为中心。一堂课下来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融入性更佳了。
2.细嚼文本,设身处地。这是一个“革命先辈”为题材的单元,距离孩子们太久远了,给孩子讲解起来真的很费劲儿,总有种隔靴搔痒,不得要领的感觉。自己教授的不爽,估计孩子学的也不爽。所以为了我们彼此都舒畅痛快的教学,我决定反复地咬文嚼字。重点段落尤其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去解读,别说还真被我读出了一些新鲜东西。
3.几处思考和发问,如:周总理换成什么样的装束了?他可不可以不换?这里为什么要换?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民同乐进而上升到他的心中有大爱,56个民族一家亲层面上,顿时文章也变得大气了很多。
再如:周总理为人们泼水送祝福时,引导孩子们顺势进行想象,周总理为人们可能送上哪些祝福语,刚开始孩子们思路未打开,我将新年时长辈们的祝福语引入了进来,并试着对两个同学送了祝福,接下来孩子们来说文思涌动了,倒也说了一些,不过总感觉还隔着一层纸,说的不够真切不够充分啊,所以我让孩子们接着看插图,然后换位自己是周总理会向图中哪个人物送祝福,祝福语是什么,没想到顿时一江水都开了,各自都泛起了浪花,让我觉得这才是眼中有学生的课堂,开心啊!
又如:教授“穿”字的时候,除了常规的步骤,我还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穿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最后说出了自己昨日查的这个字的来源,战国文字字形意思是:老鼠以牙齿在土穴中打孔。如此,孩子既明白了为什么是穴宝盖,也明白了为什么是牙字底,再检查书写时正确率竟是出奇的高,好赞!
整堂课下来,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愉悦,听课教师也是赞不绝口,自己也很欣喜,欣喜自己迈出了第一步-破旧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