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3年春,晋国的士会率领军队灭亡了赤狄的甲氏部、留吁部、铎辰部。三月,晋国向周定王进献俘虏的狄人。因为灭狄有公,晋景公向周定王请求把黻冕,也就是卿爵的礼服赐给士会(实际上是给士伯提升了爵位),得到周定王批准;景公并任命他为中军帅(原来是荀林父)兼太傅。士会获得提拔后,成了晋国实际的执政大臣,晋国的盗贼都吓得逃到秦国去了。晋国的大夫羊舌职说:“我听说,‘禹称善人,人善人远’,禹提拔了好人,坏人因此远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诗》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因为有好人在上面执政。有好人在上面,百姓就不会心存侥幸。俗话说,‘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百姓多存侥幸,国家就不幸了,这是说国无善人啊。”
“善人”是指有道德的人,也即君子。孔子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孔子在《论语》中还有多处论述。《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孔子家语》也记载,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现存《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句子,全诗是: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也许是周朝一位或受谗人排挤打击或不受重用的大夫写的,讽刺周幽王的邪僻政策把周王朝引向了灭亡的边缘,共六章。“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第六章。诗作者的本意是说在奸臣当道君主昏聩天下黑暗的世道里,自己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后来人在引用的时候,慢慢引申为君子修养问题了。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是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徒步涉河的意思,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暴虎,徒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通“凭”。孔子曾经引用这个意思教育他的弟子仲由(子路)。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孔子对他的弟子颜回说:“能够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先收起来,只有我和你才做到这一点吧!”一旁的子路不服了,问孔子:“那么,您统率三军的话,又会找谁辅佐你呢?”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仲由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知仲由莫若孔子,还曾说他“不得其死”,果不其然,后来,仲由在卫国内乱中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孔子对“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这两种人是有态度的。临事而惧,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临薄冰的意思。
孔子还说过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的意思话: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述而》)
孔子的弟子曾参临死的时候也说了这句话。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论语·泰伯篇》)
曾子病危,弥留之际,召集众弟子围在他身边,他跟学生们说:“把我的脚摆正,把我的手摆正。《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这一辈子小心严谨地修养心性,现在我要死了,知道不会再犯错了。你们后来人要勤勉、小心啊!”
《易·乾》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朝夕戒惧,如临危境,这样才不会有过失,才是正确的做法,才是对的。
羊舌职引用这句诗,是说因为士会成了执政大臣,有好人在上面执政,坏人就害怕了,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了。同样一句诗,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下引用,其引申意义也就不同了。
【本文是读书笔记。参考书目: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