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信奉的传统。咱们今天就来讲一个古人为了求学问,不惧风雪的故事。
根据《宋史·杨时传》记载,北宋年间,福建有个叫杨时的人,非常聪明,善作诗文,喜欢钻研学问。他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人称神童。
杨时为了去听理学大师程颢讲学,朝廷调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足见他对学问的痴迷程度。程颢死后,杨时前往河南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继续学习理学。
话说有一天,杨时和自己的好友去拜访老师,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闭着眼睛静坐,杨时是一位非常讲究礼仪的人,他觉得即便是自己再渴望请教,也不该在老师闭目静坐的时候打扰他。于是,这俩人便恭恭敬敬地站立在门口,等候老师醒来。
可是,老师静坐冥想的时间有点长,这俩人毫无怨言,继续静静地在门口等候。过了一会儿,下雪了,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俩依然在雪中坚持等候。雪越下越大,地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的时候,老师终于把眼睛睁开了。他看见外面有俩人,依雪而立,忙召唤进门。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在雪地里耐心地等候了很久。
见此情景,程颐深受感动。从此,这件事就被作为尊重老师的范例而流传开来。后来,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的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家学派,成为了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在程颢、程颐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杨时晚年隐居龟山,被称为“龟山先生”。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也自此慢慢被人熟知,用以赞扬那些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杨时,程门立雪的可贵,在于他表现出的学生对老师,对学术的那份尊重,也传递出身为学子应该对学习抱有的真诚态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只有知礼守礼,虚心求教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