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成功学还盛行的2000年代,《哈佛女孩刘亦婷》几乎在每个城市的书店都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许多家长更是奉为育儿心经读了又读。
时至今日,再去回顾这位昔日的学生偶像,已经确然没了经年前的光环围绕。远嫁美国为人妇,在新设立的对冲基金里担任中国区投资副主席,怎么看也和当年在媒体面前言之灼灼“等我学成,一定服务祖国”的女孩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在这个飞速变迁的时代,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指责一个小姑娘当时懵懂的誓言。但被反转的真相打脸,这也是十年前逼着孩子看《哈佛女孩》的家长们应该反思的现象。
成名如芮成钢,也被名利场的铜钱砸成了阶下囚。是不聪明吗?此人乃是当年合肥的文科状元。那是不是情商不行呢?在央视十年历练,又采访过名流无数,我想至少不会是低情商葬送了他的金话筒生涯。
十年前的韩寒,在无数专家、知识分子的炮轰之下依然我行我素。十年后的今天,即使再不问世事的人,也应该承认他至少配得上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号。
可悲的是,今天的世界依然有人告诫孩子们“成功的路有很多,上名校是最快的一个选项”。没错,我承认今天的HR们依旧对应聘者的出身门第有着极深的忌讳。但并不意味着非名校和不完美的家庭就把一个人的未来指向了失败。
人生的每个阶段当然有天花板,求职有瓶颈、升职加薪更是难以预料的因素。即或功成名就,也在暗中较劲谁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丰富。既然人生的路比马拉松的42.195公里更要长上不少,为什么家长们还要在起跑线为孩子出发时的那一两个身位拼得头破血流呢?
我个人不成熟的小意见是除了必要的通识教育,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成长。以我身边看到的大多数家长来看,能和孩子交心的是绝对的少数。尤其是孩子在上了高中之后,家长们统一的说辞是“孩子大了,我们也试着不去理会那么多,随他们自己”。
略一瞥,好像这并没什么问题,还是非常开明的自由主义做派。但凝神反思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沟通上的失语是非常错误的选择,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会用细小的谎言开始敷衍,甚至发展出恶性后果。这都是家长们平时不会思索、也不懂得往这方面思考的一个典型现象。“罪恶到来之前,没有人会预知风险”这绝不是妄语,而是在告诫我们要明白判断局势,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所谓交心,是充分沟通后对问题的处理上达成的共识,而不是某一方强迫对方完成自己的目标。尊重孩子,就是给予他足够的选择。我相信健全的人格要比名校履历、出身名门都要重要得多。用TED演讲中经典的一句话作结:如果你的一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如何走向成功,那你该怎样应付困难时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