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的小朋友刚好45天,来医院做听力测试,老婆在医院的哺乳室准备哄她入睡,这个测试需要在熟睡中进行。
刚才在门口看到一个妈妈正准备捡孩子丢在地上的玩具,小男孩嘟着嘴巴很不情愿的在妈妈身旁,那位妈妈把玩具捡起后大声斥责小男孩,并拉他准备走,孩子没有妥协,急忙从妈妈手里挣脱出来,这是一个家长的无奈。
中午在候诊室门口休息的时候,也碰到一个孩子和他的奶奶,大概在60多岁,小男孩活泼好动,在走廊里自由玩耍,过了一会小男孩不知怎么就哭了,大概是害怕进诊室做检查,哇哇大哭,嘴里喊着不要进去。随后老奶奶一把抱起了小男孩,这个孩子3-5岁左右,最少在20斤以上,我看着都累,这么大的年纪还要自己带孩子。
如果那个妈妈换一种方式沟通,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那位奶奶不惯着孩子,换一种方式沟通,坚持让他走路。
记得何工在群里讲到的一个故事,和小女儿一起走路回家,快接近目的地的时候,孩子累的走不动了,何工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不仅坚持自己走回去,还让她捡起了路边的树枝,这个故事让我惊叹。
换一种方式就能让孩子有了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