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生作汉臣,死为汉魂
汉代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乱与纷争常常都是频繁而激烈。为了捍卫大汉帝国的尊严,维护大汉王朝的主权,在这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涌现了众多为国家赴汤蹈火,为朝廷奉献一生的忠烈之士,他们生作汉臣,死为汉魂,以大汉民族之使命为己任,即使是老气横秋,依然初心常在。他们用热血与忠心,撑起中华精神坚实的支柱,挺起中华民族自豪的脊梁。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虽然因李陵之祸而惨遭宫刑,致使人格和尊严受到摧残,但他以先贤志士之浩然正气激励自己走出困境,重燃信心,凭借坚强的意志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的彪炳史册家喻户晓,他的不朽精神万古长青。但凡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一定会在刀山火海,千锤百炼磨砺之后,依然光彩夺目,成为点亮辉煌的明灯。
《留别妻》
在那时大汉与匈奴干戈不息的背景下,为缓和冲突,争取和平,朝廷常常派遣使者和单于协调关系,并探听对方情况。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为了承蒙朝廷厚待,报效国家社稷,毅然应汉武帝差遣,前往充满危机与不测的塞北大漠,去完成一个汉使应尽之使命。“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他深知此番出使匈奴必然会凶多吉少,临行前为了安抚深爱的妻子,从而放心的去挑起肩上的重任,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留别妻》,随后踏上征途,用一腔热忱铸就神州华夏振奋人心的精神。
担当与守望
他在匈奴的每一天几乎都充满了凶险和危机。面对单于的居心叵测,面对卫律的见利忘义,面对与自己同行的张胜懦弱无能,他坚守气节的意志和对大汉烈火一样的忠心变得更加顽强,任凭单于怎样威胁,任凭卫律怎样利诱,任凭李陵怎样劝降,始终不为所动。真金不怕火炼,既然国家和民族选择了他,他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坚守与正气。在残酷与无情面前,他心中的,除了深明大义的决心,还是深明大义的决心。
为迫使他投降,狠心的单于将他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对他进行无休无止的折磨。漫天的暴雪倾袭着他,刺骨的寒冷凝冻着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数日。不过在忠贞与气节面前,再多再大的磨难与艰苦也是毫无用处。正是这样义薄云天的品质,他挨过了一天又一天的困境,坚强的活了下来。但是单于仍是变本加厉的凶残,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北海边去放牧公羊,并命令只有公羊生育小羊才允许回归故里。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单于是在故意刁难和羞辱他。而在他看来,尽管不能满足这等无理的要求,但是尽心尽责地将这一群羊放牧好,也是担当与守望的表现。
名垂千古之英魂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见寒风凛冽的荒漠,一望无际的大泽畔,白发苍苍的他拄着旄毛尽落的杖节,望着成群结队绵羊,脸上的皱纹沟壑纵横,身上的衣衫破旧不堪,就这样一连数十年与家乡音信断绝,而且时不时会遭受厄运的摧残。虽然日复一日的劳作使他越来越苍老,但当初出使匈奴时那坚韧不拔的信念依然永葆青春,经过岁月的磨洗显得更加璀璨耀眼,气贯长虹。而那与他相伴的羊群,或许在他日日夜夜的濡染下,将会化作一位位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为华夏文明的崛起与腾飞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筑梦与复兴奉献终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赤心似火,昭示忠义贞节;肝脑涂地,无负家国情怀。此生无愧于初心使命,社稷重托,是为民族的骄傲,名垂千古之英魂。
熠熠生辉
终于,他心中长存的大义凛然使上天颇为感动,待到汉昭帝年间汉匈和亲,又费了一番周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当年家乡的风景还是亮丽如初,然世事与人情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那个加冠佩剑,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在已是老态龙钟,白发丹心的长者。他从出使到回乡的十九年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虽然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这具有非凡意义的十九年,却是中华民族精神史册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页,千百年来常常为后人赞不绝口,敬仰不止。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他永远是炎黄子孙的楷模,华夏儿女的榜样,永远是民族精神的印证者,传承者。至高无上的品德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英雄矢志不渝。如今每当走过他庄严肃穆的祠堂前,回味那北海牧羊的事迹,汉使贞节的秉性,从而见证那充满高贵品质的峥嵘岁月,见证那民族英雄的熠熠生辉。
浩然正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让浩然正气成为一代代神州轩辕人刻骨铭心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