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大多时候在关注情绪,所以今天继续写情绪。
情绪的背后是什么,是渴望看见,渴望被爱,渴望爱的感觉就像是,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她渴望温暖。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件事,很难过,我哭了,而且很厉害,老公看见了,一副很烦的样子,“你哭什么呀”可是当听到他说这个的时候,我的心里更难过了。我在想“你可以不理解我哭的原因,可是你不能指责我哭”那时候更希望的就是老公的一个拥抱,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只是一个宽厚的拥抱就可以了,让我感到温暖。
我还记得,有一次,老公学会了在我难过的时候,把我抱在怀里的时候,我的哭和没有被拥抱的时候不一样了,这时候的哭出来的泪水是把心中的委屈和愤怒流出来的感觉。哭的声音也变的有声了,觉得肆无忌惮,很有安全感,好像哭出来释放了。哭完了,给老公说了一句“好了,我没事了”然后还想给他一个拥抱,说声“谢谢你”。
我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在是否给孩子建立哭还是不哭这个概念的时候。老公一开始说,“男孩子,别动不动就哭”,我却说“哭是喜怒哀乐的表现,为什么不能哭,哭有错吗?尤其在父母面前。”
于是,我坚持着让孩子有事情就说出来,有情绪就说出来,想哭就哭出来。
每个人都有压力,不分男女,不分大人孩子,每个人都有伤心之处。对于孩子,他也有伤心、难过、愤怒、烦躁不安。孩子是最敏感的,孩子是情绪和感受的雷达,他拙于表达。孩子是最不会把喜怒哀乐掩饰起来的,若给他太早灌输说“男孩子,不许哭”的语言,他会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发出来,他会憋着,发出来是不敢的,害怕被人笑话的,哼哼唧唧的。时间长了,积聚心底,就太沉重了。
情绪是天生自带的,接纳他的情绪,就是接纳他本人,情绪就是他自己的真实部分,谁也替代不了,这是最真实的。
一个婴儿生下来就会哭,吃饱了就会满足,饿了,就会哭着找妈妈,这是他天生就有的本能。他不舒服了,也会哭,想让爸爸妈妈觉察。他开心了,他笑的最真。这都是他的本能。一个婴儿紧紧的趴在妈妈的肩头搂着妈妈的脖子,笑得温暖而灿烂。那就是他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妈妈。孩子哭的时候,也是第一个找妈妈,这是他的本能。然而此时,如果妈妈很凶的告诉他,别哭了,他会觉得陌生,害怕。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不接受他的真实,那就是他,是我们自己的这个小孩。
他做作业烦恼不是错,只是他没找到更好的方法。
如果,此时,一阵吼叫“看你那态度,有那么难吗?”他被情绪覆盖住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如何理智表达自己的,听到这句话,他会说“我就是这个态度,怎么了”其实他心里在想“我好希望你帮帮我,好好跟我说”
他受了委屈,回到家气愤,不是错,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委屈,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都渴望被人理解,我们自己不也这样吗,在被人误会的时候,总是想要解释,只是大人的世界太复杂。然而对于孩子,他是有依靠的,那就是父母。有些孩子不善表达,可是情绪依然在他的身体里,会会想喷泉一样涌现出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比如,作业歪七扭八,不好好写。
比如,妈妈问什么,会说“我不想说,”背后的话语是,我烦着呢,现在别理我,我想静一静。
此时,妈妈需要有觉察力,“奥,看起来,你今天不高兴”“嗯,““妈妈好想听啊,你想说的话,妈妈就会洗耳恭听”“就是在学校那个……”
他说出来就会好一半,静静的听,不做评判。
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回到家中,一副凶凶的感觉,说话也不好听,然后妈妈听到就会说“你不能好好说话啊,怎么跟妈妈讲话的”此时,或许他意识到了,会说“我今天很委屈,因为……”“喔,原来是这样”此时要明白他说出来了,就是他信任并知道这是个安全的地方。可以问问他“怎么发生的”或许,他会说,“妈妈,是这样的……我觉得……所以我很……”类似的话语吧。
他很伤心,渴望被看到。记得听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养了一只兔子,妈妈嫌臭,偷偷的送给了老家的亲戚。后来孩子回家,就非得要那一只,并且,伤心的哭了。“别哭了,你又不收拾,你学会了收拾再弄一只来吧”可是孩子只要那一只,失去的,谁也代替不了,要知道,他也是倾注感情的。
如果这样,“喔,你很难过,很伤心,因为妈妈,没有告诉你,是不是”“是的,我很喜欢他的”“妈妈看到你很伤心,也知道这次,妈妈做的不对,我跟你道歉,你看这样好不好,只要有空我们就去看看它。”虽然这样做,不会让小兔子回来,可是,孩子的伤心让妈妈看到了。
如果,换个做法,“这只兔子在咱家里得不到照顾,我想送到老家亲戚那里,那里有足够的草供给它吃。你上学也没时间照顾它”跟孩子商量。争得孩子同意。
他做错事情时,他会羞愧。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我们不能让孩子犯大错,就得允许让孩子犯小错,从小错中知道自然结果,错误也是能带给能量的,教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每天精进一点点。不跟别人比,只与自己比。因为每个个体都来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妈妈,是没有办法比的。接纳孩子的错误,也是接纳孩子。错误是他的一部分,只是别忘记改正的方法。
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他会羞愧。如果此时再去碰出到他羞愧的那时那刻,他会恼羞成怒,则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孩子考试没考好,本来,内心羞愧,因为他给妈妈说过,这次一定考个好成绩,可是并没有考到,而且还有很多是自己错的很可惜的题。妈妈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就批上了“你这么简单的题都错,怎么做的,什怎么学的”那种羞辱难当的心,就会恼羞成怒,成为另一种方式,至少会给出一种不服气的表情。这种不服气,或者嘟囔几句,大人看着就生气“你还有理啦”亲子间因为考试成了不和睦的人,很不划算。
考试过后,老师发的微信就有这句话,家长写评语,别让问题打败孩子,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如果换作这种,理解,每个孩子都想力争上游的心,拿到试卷后,看到好的给予肯定,“你看这个题你用这种方式做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再看到错的,平静的语气很重要,“你给妈妈讲讲,这个题你是怎么想的”了解他的想法就是了解他错误原因。然后他会自己知道错在哪里“我以后这样……”但是别指望,他一次就改正喔,这是不现实的。需要坚定的执行。重要的一点是,他每一次的与我们沟通后的想法是什么,喔,我需要改正错误。而不是把焦点放到分数上。
我们父母也需要给予自己肯定赞美认同,给予自己心理营养,才会在孩子各种时候,体会到他的“小情绪,小烦恼,小无助”
每个不良行为的孩子都是想要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渴望爱的孩子,最能给予他的是自己父母。我们总想孩子带给我们荣耀,却忘记了他只是个孩子,需要慢慢学习,也需要父母给他们力量!
我是杰妈,正面管教讲师 好爸妈在线合伙人 家庭教育实践者 我愿意思考生活,提炼自己 ,愿爱与育同行!实践正念养育,做孩子心中温暖的妈妈,愿意与大家同行,一起精进每一天!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