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游玩,对于中国旅游业的感受。
我们一行人第一天抵达了黄山市,晚上我们逛了下黄山市老街,很多老建筑其实保留得都很好很有特色。不过,说点吹毛求疵的话,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在这条古街的人们木然的表情。这里所有商铺所售的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极具小商品市场特色,这毕竟也是商业化趋势的潮流。我认为,古街也许能这样保持古街的风貌一直延续着,不过古街原本所承载人们丰富的生活却越来越狭隘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黄山市,先从收费说起,黄山的门票是230元,我们一共爬了两个索道为80+100元。黄山这个景区很有名气,旺季游客很多很多,投入建设的成本也是很大的,高门票自然有收高门票的道理。
第三天爬完天都峰我们来到了另一个5A级景区—宏村,并在景区内住了一晚民宿,宏村的门票要108元。
旅游自然需要花钱,不过从全国视角下,观察各个旅游景点的收费,会发现有意思的地方。越是在大城市,景点的收费越是想对较低,越是在小城市,景点的收费反而并不便宜。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其实就是各个城市如何看待旅游业的。
对于小城市、小县城和旅游城市而言,旅游业是其主要收入,极大依赖旅游业刺激经济,所以高门票是出于商业考虑为主,希望吸引到游客后,并从游客身上赚取足够的利润。不仅是门票,对于这些景区附近的老百姓而言,旅游也是他们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不过利用旅游致富和依赖旅游致富还是有点区别,我看到的往往是后者,而后者又常常会有些走向极端。我们从黄山上下山时,从游客集散中心出来时,出口就是在一个商铺中心,周围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这本正常,不过我们看到的商铺极多,且大同小异,看上去也没有人气,专门是针对游客的,出口的指示牌东拐西拐,基本把每个商铺都要绕到,道路旁还都有很多人在你面前,吆喝差不多的东西。
我并不是单纯地批判一切,这些当地人不容易,他们也只是想尽一切赚钱;政府这样设立出口和商铺也是为了提高商铺租金,增加财政收入;游客也只想在需要的时候放心地购物,而不希望拖着疲惫的身躯下接受广告式的狂轰滥炸。
这不是单纯的谁错了,而是中国式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困境,在争取各方利益的同时,又在损害和浪费着各方的利益。中国的旅游业其实还并未那么成熟,看似发达的旅游业,能良好地发展下去,特别是希望发展得更好,还有很多需要去克服。
相反我去过的大城市,不光门票收费相对低一些,给游客的感受就好多了。因为对这些大城市而言,旅游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旅游业更像是城市的形象,政府对于旅游业或多或少有点像做公益一样,注重的是城市的长远利益。
第三天我们到达的5A级景区宏村,其实就是原来村落的改造开发。这里的屋子都是徽式建筑,村里的村民大都还是原来的村民,不过经过政府的打造,大多数改造成了客栈和餐馆,还有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售卖。商业气息很浓,也的确吸引到了很多游客,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不知道对其他游客而言如何,但就对我个人而言,我感觉挺一般的,除了这里的建筑小路有点特色以外,其它的大都已经在预料之中,就是商业化景点固有的特质,就像现在很火的民宿,其实就是农村外包装下城市生活的内核。农村本来就有其固有特色,打造这些农村的方式其实就是将这些村庄改造成度假村而已。
晚上我们来到住宿对面的小酒吧闲坐,这里装修得都挺不错的,可是坐下来听了一会儿发现,这里的店员在和这里村上的人闲聊,还有榨冰沙机器的轰隆隆的声音,还有一位村上的大爷借着这里的位置在用机器配钥匙,完全打破了氛围,我们都在调侃,这里驻唱歌手都内心是崩溃的……
让我想到了《寻路中国》里所阐述的一样,糟糕的现代生活,糟糕的传统观念。旅游带给这里的人们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物质,这种现代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是“糟糕”的,另一方面,观念上仍然保留着原来的传统,从未真正走出去过,又丧失了走出去的动力。
现在常常听到有打造各种新的旅游景点,我还是报以一定的怀疑态度,真正的旅游景点不是靠打造能打造出来的。传统著名旅游景点是本身已经很有名气,吸引了很多人,打造是为了能够承载住更多的游客。而新的旅游景点常常是指望能通过打造而吸引到人,再从这些游客上回收之前投入的成本。中国式的商业思维,固然有其成功的一面,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被自身的视野所局限。旅游景点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有了发展的需要而提供发展的空间。
写了这么多,也都是个人基于事实的看法,现状的问题也不就是那一方的错,这更像纳什均衡的“囚徒困境”,每一方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彼此承受着困境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