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感情是狂风,是骤雨,是不问归途的奔跑。
爱一个人,恨不得燃尽自己,恨不得让世界知道。每一次心跳,都像是烈火燃烧,照亮那些夜晚的沉默。那时候,世界很大,未来很远,每一次心动都像是一场奔赴,没有犹豫,也没有顾忌。
可后来呢?
感情像河流,渐渐找到了河道,平稳地流淌,不再激起浪花。生活被柴米油盐填满,被一成不变的日子包裹,被责任捆绑。激情变成了习惯,炽热的心慢慢变得温吞,再不会因为一句话而彻夜不眠,再不会因为一个眼神而心跳加速。
是成熟了,还是失去了?是找到了安稳,还是丢掉了自己?
我想起阿莉莎,那个在《窄门》里燃烧着又隐忍着的灵魂。她明明爱着,却让爱成为负担,让欲望成为禁忌,让自己困在“应当”与“不能”之间。她害怕自己会沉沦,所以宁愿选择克制,选择远离。可是,如果她没有那么抗拒呢?如果她任凭感情自然流露,她是不是会更快乐?
人生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生命意义,我找不到答案。
我希望无论何时,都能活得像个人,人,就是有血有肉,有悸动的情感,有澎湃的情绪,从不畏惧心动,从不逃避炽热。那是多么蓬勃的生命啊,以至于连痛苦都显得华丽。可我们,终究还是学会了生活的“规矩”,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一切保持“得体”。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我又想到了《当尼采哭泣》,一个人的精神是由他的选择所建构的,只有内在的强者,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要想克服心中的欲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就必须学会去承认你的生活,并且有勇气去说:这是我的选择!“即使我们无法逃离命运,我们依然必须迎头抵住它,我们必须运用意志力来让我们的宿命发生,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命运!”
可是,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命运吗?我依然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