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真的很“默读”,心口就像压着一块石头,很沉重,突然觉得活着的生物都是很脆弱和无助的,让人忍不住地悲悯。
每一个案子不管是受害人还是犯罪者,都是可怜人,环环相扣,丝丝缕缕地将社会不见光的地带和人性的扭曲剥离出来,让你不断地反思很多被忽视的问题。
有多少时候我们为了合群,不让自己显得孤立无援,与众不同,然后,自欺欺人地跟着一群人走,甚至某些时候沦为沉默的帮凶。当时隔多年后,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错误的,去评判,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反思当时的自己是否也有错吧。
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法律确实让人变得无奈,因为总有人会凌驾在法律之上,或者无视法律。或是法律没有做出来他们想要的审判结果,或是没有真实地保护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理由千奇百怪,尽现丑陋的面目,甚至还会有内部知法犯法的帮凶。所以,很多时候因为不相信,最终将自己变成法律正义的执行者,似乎是在仗剑行侠张义,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值得去推敲和反思。
很多刑侦小说都会提到这个点,犯罪者除去激情杀人,心理变态极端犯罪,恐怖分子之外,便是这种自认为是法律执行者的犯罪者。他们不会去忏悔,反而引以为豪,因为他们“行侠仗义”,惩罚了真正的恶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我们有时候还会偷偷地为他们欢呼叫好。那么在我们所有人眼中法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是一个值得让人反思的问题?
本书涉及到心理创伤,算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探讨被害人家属或者身边的人心理文章。阴阳两隔,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的认知中犯罪者必须以相同的方式补偿,不仅仅是伏法,否则他们的心理难以得到补偿,甚至他们会结成一个受害者团体,以相同的手法去对待逍遥法外的犯罪者,从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自己也沦为犯罪者。
同样犯罪者家属的心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他们除了忍受异样的眼光之外,还要背负不属于自己的罪恶感和愧疚。其实,案子破了,凶手抓住,法律和警察那边事情似乎就完了。然而,我觉得并没有,因为双方受害人亲属及目击者的心理都是需要关照的,最好协助他们能够走出心理创伤。
逝去的人反而成了最安静的,不被世俗喧闹吵醒,反倒是活着的人,背着枷锁也罢,背着责任也好,背着梦想也罢,还是茫然不知所措也好,除了向前走着,好像并没有什么更好的途径。
《默读》虽然是耽美题材的小说,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以及逻辑和故事架构,都不会因为它是耽美题材而大打折扣。梳理2016全年阅读排行榜,它是我的阅读排行榜第一。或许不会如bg小说那般畅销,但好的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总有识得它的人。就像费渡和骆闻舟一样,骆闻舟最终会是费渡的栖息所。
尽管我是怪物,但我也只是你一个人的怪物。不管怎样,你是唯一关的住我的笼子,而我也愿意呆在你的笼子里,陪你消磨这看似无聊又有乐趣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