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家,和往常一样是走路回来。夕阳暖暖地斜照在路上,偶有几阵微风吹过,但是感觉不到凉意。
离我家不到四百米处,是公园的门口。我每次回来,都要经过这里。这个门口两旁的路边都种了两排的杜英树,树上经常有飞鸟停留,叽叽喳喳地叫着。
那天我快到公园门口时,路边的一棵杜英上突然飘下来一只小麻雀,落在地上后两次想重新起飞,可是每次它扑腾起来一二十厘米高又落在了地上。
很明显,它再也飞不起来了。树上还有两只成年麻雀,不停地叫,在树上从一个枝头蹿到另一个枝头。看来,它们应该是小麻雀的爸爸妈妈,此刻应该也是急了。也许它们今天是带小鸟出门练习飞行的,没想到出了意外。
小麻雀飞不起来,在地面上像一只慌不择路的小老鼠,到处乱蹿,一头扎进路边的一个墙角,机警地贴着墙一动不动。
这时路边在聊天的还有另外三个中年人,也看到了这一幕。我看了一下墙角的小鸟,发现它翅膀张开已经收不回了。我与路边的三个人一起商量了下,觉得应该把小鸟放回树上去。
最后还是我把小鸟捡了起来,这时那两只成年麻雀仍然在树上,我准备把小鸟放树上去。
但是杜英两三米高,最低的树杈也在两米以上,我根本够不着。我只好把小鸟抛了上去,没想到它又掉了下来。我只好又把它捡起来。
这时树上的两只大鸟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别的原因,竟然“呼”地一声,一下子飞走了。这就尴尬了,我本来想帮小鸟一把,让它回到父母身边,现在它的父母竟然被惊跑了。
这下麻烦也来了,小鸟交给谁呢?我后悔刚才的多管闲事。
如果把它扔回墙角,万一有小狗经过,说不定会把它当成点心一口给吞了。
“好人做到底,你把它养起来吧。”
另外几个人都这么说,那么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把它带回家了。
我先去附近的花鸟市场买了一个金属鸟笼,然后询问了店老板有关养麻雀的有关知识,然后在他的建议下买了一包鸟饲料。我把小鸟放进鸟笼。
但是小鸟一连两天什么都不吃,非常不安,好像想念它的父母。然后我想起了朋友圈一个曾经养过麻雀的女同胞,她经常把与麻雀亲热互动的视频发在朋友圈。我向她也询问了养麻雀的一些知识。她建议我扳开鸟嘴喂,我竟然喂成功了。
由于我要上班,中午不回家,所以我早上和晚上各喂一次。早上喂过后再在鸟笼的饲料钵上放一些饲料和水,希望它饥渴的时候自己啄食。
就这样,小鸟渐渐安静了下来,也能自己进食了,好像熟悉了笼养的生活。我也非常欣喜,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养鸟。
于是,早上出门前的喂鸟,成了我的例行功课。渐渐地,我试着把它放在手掌上,它也能主动吃饲料,还经常把鸟嘴的两边在我的手掌上交替摩擦,似乎在擦去嘴边粘着的饲料。这个亲腻动作,说明小鸟已经对我有了信任。
我憧憬着这只鸟养大后也会和朋友圈看到的麻雀一样,能够和我互动。比如,平时在家看书或休息时,它也能够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并停留在我的肩膀上,我的手臂上,或者头上。我希望外出时它也能主动跟着我,羡煞旁人。
就这样养了十天,接着那天刚好是星期一,下午我下班回家,和平时一样先去看一看鸟笼里的小麻雀。只见它已经仰面躺在鸟笼的底部,身子已经僵硬了。
我根本无法相信,早上还好好的小鸟,怎么就这样毫无征兆地突然死了。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
我后来知道,小鸟练习飞翔掉到地上是经常有的事情,但是最后,鸟妈妈和鸟爸爸会想办法带它回去的。
我至今仍然感到后悔,觉得我当初鲁莽的多此一举,害了这只小鸟。
本来它应该属于自然界,属于它的父母。我如果不把它带回家关进鸟笼,它现在可能仍然和它的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经常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经常在枝头自由自在地歌唱。
我想起了一首歌,唱的似乎就是小麻雀曾经的失望与悲哀: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