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寅未,一岁之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2月4日,正月十四癸卯年立春如期而至。立,为开始之意;春,代表温暖向上,从立春开始,一年四季的美好画卷渐次展开,风和日丽的春天渐有明媚灿烂的阳光,迎着光迎着春天,将温暖遍布人间。
三年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得尤为艰辛和漫长。放眼全球,政治对立、经济低迷、社会分化、军事对抗、疫情反复、阵营对抗、通胀高企、能源短缺,等等,种种漩涡和暗流让世界变得并不太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2022年全球有1亿人为躲避战争、野火、干旱、贫困和饥饿而迁移。立春到来,新年开始,我们既要直面生活中所有的困难与心酸,也要铭记每一份拼搏和感动,更应该把这一年的感悟转化为前行路上的勇气和力量。
疫情消散 平安康乐
春日已经来到,千寸阳光万亩梅花,都是在期待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春日到来。就在今天这个立春,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这样一个春天,从来没有这样一份热情迎春而来。“东方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拨开冬天阴霾,迎接春的花海。今天开始,必然与过来这几年不同,三年的沉重、阴霾、全面疫情,让人措手不及、惶惶不安,立春开始,步履轻盈的“春姑娘”带着笑意向我们走来,拉开一年四季的序章。
三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经过全民的坚守与鏖战,我们用强大的民族自信,坚决回击病毒的骚扰,病毒弱了,我们强起来了。经多方论证,及时应对病毒变化,通过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制定出台了“新十条”;“乙类乙管”新型冠状病毒也将退出卫生防疫的主战场,这些都标志着14亿中国人民对疫情的大反攻大决战已正式拉响。
去年年末那个短时间内,曾经有过身边的人在很短时间内都“阳”了,出现了买药困难、担忧恐慌、症状较预想严重等状况,这些是全体人们走出疫情绕不开的阵痛。拥有世界上最长窗口期的我们,有些困难需要共同面对。疫情防控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案,只有保障绝大部分人利益的最优解。每个中国人都应挺直腰板,决战到底,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与疫情作最后的告别。
在新的一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很多行业也被重新唤醒。但正如,我们不能把所有原因归结于疫情一样,大环境或许会变好,也有可能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更加艰难,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眼下的生活,仍旧需要自己独步前行,需要自身不懈跋涉。
万物起始 一切更生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节气十五天,前五天是东风解冻,中五天是蛰虫始振,末五天鱼陟负冰。春风送暖阳光和煦,大地苏醒生机勃发,春的脚步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褪去冬天的印记,大地开始苏醒。二候蛰虫始振,冬藏之虫,此时惊醒,动而未出;三候鱼陟负冰,鱼儿感知阳气上升,朝变暖水底游动。
立春过后,这些都是季节变化带来的大自然、动物的变化的写真。事实上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视野中感觉得到的变化。在春风吹佛之下,冻结的土地开始变得松软,小河流水哗哗地流淌,一切万物在“冬眠”之中苏醒过来。蛰伏于地底下的小虫子感知立春后的阳气生发,弹一下自己的小腿,扭动一下身子,就准备爬出地面恣意地出来活动了。河里的薄冰尚未化尽,鱼儿就迫不及待地从深水里巡游上来,在浮冰与深水之间畅游。
立春为岁首,冬至节气数九从“六九”的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的谚语,预示生活有奔头。人们在冬日余寒尚未褪去,喜欢出来游春,出城探春、踏青,开始出游春游,赏灯展、逛庙会、看烟花、猜灯谜,开始元宵夜游,在流光溢彩的大美夜景中夜游元宵佳节。春天在哪里?在花草之间,在小黄莺的歌声里,在广阔无垠的田野里。
孤身平川 踏海拾花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出自《增广贤文》里的格言式谚语,原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这里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说得比较直白,就是在一打春就有新年的打算,这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适用于各行各业,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目标、有计划,坚持一个“勤”字,还有什么计划、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中国,立春祭祀,是开春重大的“公务”活动。据《吕氏春秋·孟春记》: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某日立春,大德在木。”天子更衣斋戒,准备去迎接春天。到了立春这天,天子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帝都的东郊举行盛大的迎春典礼,向上帝祈求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同时还要举行籍田仪式,天子带头将犁田的犁头推三下,让公卿官僚依次推犁头,五次、九次不等,表明对农耕事业的重视。相传黄帝有个儿子青阳,派其子句芒督管农事,立春这天耕种时节一到,句芒举鞭欲抽打耕牛,吓得耕牛站起来拉犁拖耙,开始耕田犁地,当年取得了好收成。至此,立春打春牛成了习俗,甚至成了国家迎春的一种典礼。到了立春这天,皇帝率领百官在京都先农坛前迎春鞭牛,民间有人们抬着春牛,在鼓乐喧闹声之中游行。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千百年来,辛勤的劳动人们留下一批批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遗产,立春是四季农耕劳作的开始。“误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民间也有“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谚语,意思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作为农谚,前一句讲不误农时、按时播种,否则到了秋收造成粮食减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年的秋收如果减产亏空太大,则有“三年理不清”,填不完的亏空,补不了的窟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拼搏、去奋斗,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新的一年,相信依旧是最有力量的指引。正因为艰难,所以相信,正因为相信,才能抵达。这个立春,草木生百鸟归,期待春回大地,年升日辉,一年之初,春暖花开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