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第三模块:教法学法,之后发现这里涉及的内容都是新课标里要求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究式、游戏化、情境教学、做中学、合作式学习等,都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学法。而里面的同侪教学法、差异化教学、创客教学、发现式学习法也是比较新的。这些教学方式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能好好去学习、钻研、观摩,并在自己的课堂上亲身实践,有所得,还能给他人提供可借鉴的,就算是教学实践创新啦!
不得不说,这些新教学方式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实践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比如IRS)必定会事半功倍。王博士在每一讲中都有详细介绍每一种教法学法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包括由来、目前运用情况以及一些课例解说、改进地方,非常棒的是对具体借鉴也提供了一些参考。其中让我耳目一新或印象很深刻的主要是同侪教学法、发现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同侪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PI)
同侪(chái)就是同伙、伙伴。同侪教学法主要是指学生教学生,同伴互学。当然这里不是说全程都是学生自己在那学,而是老师先提出概念题(Concep Test)让全班作答,再根据学生答对率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见图1)。答对率>70%,表示多数学生答对,则进行简单解说,进入下一概念;答对率<30%,表示多数学生答错,老师需要详细解说概念;30%≤答对率≤70%,则表示答案发散,学生分歧明显,可以进行同侪互学!从图中可看出,要想快速了解学生答题情况,题目不宜进行自由问答,最好进行选择性问答,选择性问答如果在课堂进行举手投票再去统计也会比较慢,而且相互间还会有所干扰,因此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反馈器(Ins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可以快速获取学情,即时高效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要想同侪教学法效果好,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最好是学生答对率介于30%到70%之间,因为这个比例使学生学习成就提升最为显著。之前自己在使用IRS教学时,就有遇到出现学生答题后,不知该如何更好的处理,同侪教学法倒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
发现式学习法(discovery learning )
发现式学习是杰罗姆·布鲁纳提倡的,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对照等各种策略来发现教材中的概念,并认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何时、以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也叫回馈。回馈是学生发现问题答案时,从错误调整为正确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到自行更正远比外在的奖励更有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现自己的错误”与“发现正确答案”同等重要。
矫正性反馈这么重要,怎么更好地实施呢?王博士结合皮亚杰的同化、调试、平衡理论,提出矫正性反馈可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来创造(见图2)。老师需要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认知失衡),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概念的修正(调试),达到新的平衡。不过每位同学的认知冲突可能不一样,如何让每位同学的想法都呈现出来,并进行修正呢?信息技术IRS又来助力啦!书中《融合反馈系统的发现式学习法》一文,徐蕙君老师的“虹吸现象”课例就是很好的说明,感兴趣就去文中了解吧。
喜欢这个教学方法的原因是,即便不用IRS来上课,普通课堂仍然可以通过制作冲突,来突破重难点,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如何制造冲突,其实就是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作品,让学生来辨析,学生互动、深入对话,或小组讨论都是可以达到效果的。用上IRS,不仅可以让上课效率提高,还可以适时收集学生的作品,形成每位同学自己的错题集和个人学习画像,对老师进一步教学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情提供了具体数据,形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几乎已经节节课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但是我们是否把合作学习用好了,达到最大效果了,或者是否学生都在进行真合作学习?在学习王博士这几篇关于合作学习的文章后,我深深发现自己对合作学习了解太少了,平日里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不到位!总结起来,王博士主要介绍的合作学习法主要有:TPS,四聚头法、拼图法、游戏式小组合作学习法、团队合作学习(TBL)。
TPS就是think pair share 的缩写,简单理解就是两人或同桌讨论。
四聚头法就是四人小组讨论,要求个别思考作答、组内展示答案并说明自己的答案原由,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全班讨论(随机抽号代表小组分享)。
拼图法是五六人一组,各自编号,不同编号获得不同学习内容和任务,先自己进行思考和完成任务;再打散原始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组成新的小组(也叫专家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而后专家小组又成员又回到自己的原始小组,向原始小组其他成员汇报自己在专家小组讨论后的内容;原始小组根据总的任务进行总结报告;最后全班进行小测验,检测小组学习成果。拼图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如果借助信息技术,编号、发送资料、检测以及课堂管理都会更得心应手。
游戏化小组合作学习侧重于游戏,将游戏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适合于较为枯燥且偏向记忆性的教学内容,比如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团队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强调团队建立的重要性。四个特性:固定且具目的性的异质分组,个人表现、小组绩效与同侪互评组合的计分方式,课堂多数时间用于小组活动,一学期重复数次的六步骤教学流程。比较适合于班里的固定的小组,且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流程(见图4),对分组方式、计分方式和问题设计要求较高。对于中学和高等教育更适合,小学可以抓住其精神,适当借鉴,以打造班里的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要想达到真合作,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形成合作精神和能力,老师要认识到合作的精神和要领是什么?王博士给老师做了三点提示和五个基本要素。不管是哪种合作学习形式,都要注意所有人都参与,所有人都能说结论,小组总结汇总。五个基本要素是,正向的相互依赖,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学会人际互动与小组一同工作所需的技能,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
总的说来,收获多多,写都写不完啦!还有创客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式学习、脚手架、精熟学习和差异化学习,是不是一听就很想了解和学习呢?快到书中来看吧,陈蕾老师的音频和文稿中还有更多解读和案例分享哦!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我们唯有认真来学习、钻研和尝试,才可能真正开始变革自己的教学;不断拥抱新技术吧,我们唯有尝试新技术(如IRS或其他信息技术),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