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暮城的其中一个小村庄――嶂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听老人们说这是因为这里群山环绕,与外界甚不通达,以此命名。这里人家不算多,几乎全村的人都很熟识吧!所以村子里的孩子们都耍在一起,一起去村子里唯一的小学堂。
这学堂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政府教育机构,而是村子里算得上有文化的一个女人为了谋生在一家破屋子里教学。当然这位女教师也并非特别敬业,偶尔也会在上课时间走走亲戚啊,回家喂喂她家的鸡啊,狗啊……此时就会给孩子们布置些作业……更有时还会让其中一两个孩子帮她回家喂喂鸡……
简陋的学堂丝毫不会影响孩子们玩闹的脚步,同样也不会阻挡老师那离去的步伐。每当那教师离去时,便是孩子们快乐时光降临的时刻。他们会把教室当成疯狂游乐场,即使他们并不知游乐场的模样,也并没有想象过它的样子,因为在这里他们已经很快乐了,天真从不会因为贫穷而失色。
教室里有三个年级,因为都是本村,所以孩子们彼此都很熟悉,有的也是亲戚家的。比如小诺的哥哥就是三年级的,小诺是同教室一年级学生,而且小诺姑姑家的女儿小莉也是哥哥年级的。老师经常会教过三年级,再回头看一年级,过会儿再改改二年级的作业……这样“有趣”的童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经历的。
放学后,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嘻嘻哈哈的在太阳落山前赶回家,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偏僻,所以几乎每家都养狗,那些上了点年纪的狗也会时不时的在路上溜达,瞅着是不是有生面孔闯入。家长也会叮嘱自家小孩早点回家,一来呢赶着回家吃饭,二来呢怕哪家的狗不听话乱咬人。所以小诺一放学就会很乖的跟着哥哥屁股后面回家,在离家几米远处总能看到小诺的妈妈(苏婶)在家的屋顶上到处张望,仿佛在等待着几年未见的情人,然而并不是,她只是在这个闲暇之隙放松一下(听说小诺的爸爸有家暴倾向,经常会殴打苏婶),同时也是在迎接自己的孩子……小诺和哥哥回来后,苏婶也就迎着夕阳微笑着下来,但这笑脸背后又藏着多少眼泪呢?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孩子们恐怕也不了解吧。
小诺家在山底,而她奶奶家在山上,当初小诺爸爸娶苏婶时,苏婶的娘家人要求他家盖房子盖到离娘家较近的地方,这也好有个照应,以防她家闺女受到公婆的欺负。然而如今看来好像并没什么用……爷爷奶奶他们老人家下山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毎次当苏婶她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小诺和哥哥一起爬上山去奶奶家蹭饭。而奶奶呢,也是个传统妇女,极重男轻女。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偷偷的给哥哥,带兄妹俩出远门也是抱着哥哥,让小诺自己跟在屁股后面慢慢走……村子里的人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她的理由也总是那么响亮:亲孙子命根子,姑娘终是泼出去的水!很小的小诺也并没有什么抱怨,只是觉得自己跟哥哥不一样,长大一点,奶奶给两个人不一样的零花钱时,小诺也就开始提意见了。为什么都叫的是奶奶,但是结果就不一样呢?直到慢慢的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更多的世态炎凉,才明白自己身为女儿身才是这一切不公平待遇的根源,然而性别的选择好像并不是自己的过错吧……
作者: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