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永远都是炎热的,好像天空倾倒着太上老君的练药鼎,烧了白天云。
朋友小马的脚受伤了,自然我草草的替了他的班。于是第二天便和朋友阿涛挤着一辆小电动车出发了。这辆车还是店家的,灯缺了,喇叭罢工了,连后视镜也刮蹭没了。一路的炎热就不多说了,这个天来点小雨就是蒸桑拿了。
摊子也并不大,不到百平的地吧,正面对路口,右手边便是夜摊一条街,刚好这个摊位处着出口处,人流量还算可以。
一共摆了8个桌子,白色的拼装桌和黄色的椅子,和旁边摊位倒是分开了,隔壁那家倒是有趣,粉红色,结果一家的汉子,还以为有妹子卖家呢。
老板是总家主啰,老店让他儿子经营着,自己带着女儿和两个小工便在这摆夜摊,也算个第一分店吧。带着浓浓的口音,我是听不出来,只能笑着迎合着了。
招客也就是拉客嘛,主要就是把路过的想吃饭的人拉过来照顾生意。
由于大多都是烧烤、花甲、龙虾一类,所以只能归于晚饭夜宵部分了,谁也没事大早上吃小龙虾。摆好摊的点刚好是晚饭点,所有人就有些多了。
一想我曾经还发过传单呢,小伙纸有的是嗓门,边四处看了看,气运丹田,起!
“帅哥,要吃晚饭吗”“美女,进来撸串啊”“老板,您吃了没”...........
叫的时候还得看人年龄叫名称,得把客人叫的舒坦了。比如年轻人就叫帅哥美女,大一点的就叫老板、阿姨,再大一点了,就不用叫了,他们肯定不会来吃的,如果年纪把握不住就叫“几位”,总归还是称呼的好。
但大多的还是话飘出去,人不来。我再热情也是招架不住无聊,边盯着老板边喊,老板来了过来了就热情满满,老板和隔壁聊天呢,就掏出手机点几下,毕竟还是给人替工呢,也不能太懒了不是,咱脸皮没那么厚。
哪种人可能最来吃饭呢?爷爷奶奶辈是不吃这玩意的,所以一看见就自动pass,想到第一天我还巴着一位奶奶问半天,汗颜。年轻人居多,有的是情侣有的是同学或者同事。还有一种最多,就是老板类,挺着大肚子,手臂夹着长钱包,脚上人字拖,这个一看一个准,铁打的啤酒烧烤的主,如果人数多,那就是个大单子。
论拉客还是老板强,手拿着一包本身本省好烟,见到大哥类型的就是“老板进来做灰次个饭,来来来”一边说一边递烟,还真不少就进来了,当然也有拒绝的,老板就大气的说不来烟也要拿着,我每次看那空瘪的烟盒遍不由得暗暗笑了笑。遇到了美女之类的,老板便是脱口“美人儿,次饭呗”,听的我和小姐姐都尴尬了哈。
我在那干了几天,来的肯定都是两人以上的,不过一人的也有。那天一个白色衬衫小哥直接从我身边坐了下来,我还有点蒙,以往的经验这种独身一人应该不会来啊,当然还是微笑着拿着菜单和笔送到他面前来。
“帅哥,菜单上你点着啊”
“有扎啤吗”
“有的,你是要一扎吗”
“对”
他面无表情,漫不经心的画着,我便去接着站路口了。再次回来时,便发现他的桌子菜够好几人份了,大胃王吗,还是等女朋友。
最后走的时候,一桌子的菜还是那么多,就吃了几个串串,啤酒倒是少了,或许只爱喝啤酒,看着一桌的菜,又或许故事缠身呢,不想了,将剩的倒入了垃圾桶。
干了几天,你的帅哥美女叔叔阿姨老板领导喊出去,收到的回复也是多种多样的了。
第一种属于肢体语言回复型的。摆摆手、摇摇头,简单明了,但少了一副客气话。
第二种属于礼貌回应型的。“谢谢,不用了”“不用了谢谢”“谢谢 吃过了”,而这种回复的居然是看似社会青年和混青的居多。这种是最让人舒服的。
第三种属于聊磕类型的。“莫吃,喔等会何闺女到串儿口去吃烤羊,那位好”“刚刚吃过,现在不是出来散步着呢吧”“小伙子,我不吃哦,我就进来等会人,哎,你这能坐人吗”........这种我是最为喜欢的,很有意思。
第四种没有听到型。说帅哥美女没有用,爱理不理直接走。而这种居然是女孩居多,看似大学生的更不少,有趣。
可以说,最无职业化、无阶级化的地方夜摊应该算一部分了,无论白领还是领导,是工人还是学生,无论职业高低、收入多少,都挤在这摊子里喝着啤酒撸着串儿,这个场面也就发生在夜摊了吧。
替工没有几天,但也看了很多东西,经历了不少类型的人,生活不易,每个行业都值得尊重。对了,莫以貌取人。
那个扎啤,3.5L啊,一个人喝确实厉害,喝了一口,不喜欢,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