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个男人的生命中,都需要一个“小芳”似的人物,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做不成恋人,做个知己红颜也是美事一桩;那么,每个女人的生命中,则应该有一个“安东尼”似的男人,不一定帅气风趣、稳重成熟,但一定要能暖到心坎里。
曾经,高考倒计时,意气风发的年纪,为着理想奋斗,为着未来打拼,很多事都来不及做,能偶尔坐下来说说话已经是极大的奢侈了。同处一室,彼此的印象也不过了了,顶多也就是某某英语口语很溜,某某语文作文书写流畅,总被当作范文传阅,又或者某某逻辑思维极强,稍做思考,就能解出一道理化难题。其实……大多都是模糊的,而且模糊得很。
若说煽情,若说离愁别绪,恐怕只有写同学录时,才偶尔显露一些祝福,暗表一下心迹。有情愫的暗波涌动,聊得来的留一个联系方式,而后便只剩一个匆匆离去的剪影。
或许是偶然,或许是注定,她已经记不清为什么会在他只身前往外省求学时,客套地送上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未留意,有人把它记在了心里。
异地相隔,假期里,线上的交流有时候是关于琐碎,有时候是关于彼此的信仰,自然也不乏人生理想和那些看似隐秘的心绪。他信仰基督,却不想,对面的那个女子,竟用自己的情愫和善意深深地为其折服,给予他最大限度的支持与鼓励;她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向反感各类拉票活动,却独独被他拍摄的7那些看似凡常的动人景象吸引,心甘情愿为其投票,四处宣传为他争取更多的支持。
偶然地擦肩,促成了他们这辈子第一次的约见。那之前,越来越投机的交流,永远聊不完的话题,让她下定决心要为他写一封信,临别赠言也好,援建叮嘱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把他奉为知己,在旧友的鼓动下,某种微妙的情绪在慢慢发酵,等待前的蓄势,直接决定了他们之间关系的正向或偏移。
回国,留学,复又归国,他依旧一个人飘来飘去。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她的忙碌掩盖着某种迷人的空虚。少有的几次相聚,都是混杂在众人中央的短暂交流,即便一起回家,有分寸的谈天,也不过因为住得近。
原本,如此循环也没什么关系,知己的定位和节奏,就是这样恬淡而时断时续。
向前一步,是非得失,没有人能够清楚地做出预计。
这些年,她看他一个人走走停停,他偶然得知了她即将嫁人的消息。而他,终于还是没能出席。
终归还是不同路了吧?也许,彼此的缘分只有一段路。也好,随它去吧。
一座城,两个人,偶尔的闲聊,距离不是他们之间的阻力。这么近,那么远,都不过是心灵的荡涤与洗礼。
也罢,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思想的碰撞,好像也没有那令人舒适的温度适宜。自然了,这个港湾,从此便归于飘摇的记忆力……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未经许可转载或擅自标注原创者,将保留一切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