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虽然不厚,却很难看得下去,明明道理很浅显,也就是讲人的成功不是天生具备的,能力是可以靠自己去努力培养的,就这么个老师和父母,老生常谈的道理。居然可以写一本几万字的书。而且书中并没有提到太多中肯的建议,只是一味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谈到了两种观点,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教育水平,即使后天教育也无法改变,一种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智力。
20 年来,作者的研究显示,你所采取的观点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它可以决定你能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信念有能力改变你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你的生活?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只会一味地去证明自己的智力水平。
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他们的脑波显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自己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高度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其实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固定思维,因为每次考试似乎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绩。所谓的成长型思维,就是存在一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总是在成长中。比如说发成绩单的时候,固定思维的人都只看分数,觉得自己太笨了,为什么会有错误的题,更加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好像每次考试,都老师出自己会的题目,这样就能考出好的成绩。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不一样,他们总是喜欢挑战,喜欢在挫折中进步。
通往成长型思维的道路
首先,接受,
第一步就是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或者可以说,正常的人类都是这样的。
其次,观察
第二步就是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想一想,最近一次激发了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是什么事?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它对你耳语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再次,命名
第三步,给固定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
让我们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你会不会用你生活中某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他?或者一本书、一部电影中的人物?或者用你的中间名来命名他——他是你的一部分,但也许并不是重要的一部分?又或者,你给了他一个你不喜欢的名字,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请做好准备,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的到来。想一下他会对你说什么,但是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第五步,学习与帮助
如果你已经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并制服了他,很好,但不要认为你的旅途已经结束。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你还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
我们的思维一直在不断观察和解读一切,使我们的生活得以在轨道上正常行进。但是有些时候,解读的过程会出现差错。有些人会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过度解读,这会导致过度焦虑、压抑、愤怒或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同样经常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但他们的内心独白与评判自己或他人无关。当然,他们对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同样很敏感,但他们更注重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建设性行为方面能带来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我怎么做才能提高?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伴侣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