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 艾玛认为香港不适合开展共享单车业务;
-- 艾玛分享了香港三家共享单车公司的现状和各自的特色;
-- 艾玛认为这几家公司很难解决四大问题。
共享单车已经席卷全球多时,在大陆已经炒过几轮了。香港才在2017年4月有了第一家共享单车公司。
1. 共享单车在香港水土不服
香港其实并不适合开展共享单车业务。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地理和气候的局限
香港山多平地少,道路不仅上下坡频繁,还特别狭窄,车多人挤。春夏多雨,不下雨的日子又暴晒,很多时间都不利于骑单车出行。况且,单车在日晒雨淋之下,损耗会很大,如没人及时维修,只会造成一大堆垃圾,堵塞交通。
(2)公共交通太过完善
香港的地铁、巴士、小巴网络密集、班次也很多。港岛和九龙两地,大多数两个地铁站之间,步行可达。除新界部分地区以外,大多数人口密集处都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如偏远地区人士,要么有汽车代步,要么已有自己的单车。就算需要,市场容量也太小。
(3)法例有限制
香港的单车不能在行人道上使用,在行人道上必须下车推行。要么在专设的单车道踩踏,要么加入狭窄的马路与机动车争道。而单车道仅在有限的几处存在,也多位于新界地区。香港执法也很严。灵活性不如内地。
"共享单车"有“共享”之名,却无“共享”之实,都是私人公司买了一批单车投入市场,租给大众使用,收取租金,实际上是“自动单车租赁”业务。私人业务却侵占公众用地,这一直是“共享单车”一直面对的伦理问题,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一争论就尤其激烈。
(4)市场容量太小
在香港,对共享单车有需求的地区局限在新界。相对于香港岛和九龙,新界地广人稀。市场容量非常小。骑单车,更被认为是一种运动或休闲方式,而非交通工具。香港有专门的单车公园、单车专用的海滨长廊。去沙田或大美督踩单车,也常常被作为合家欢的节目。那里已经布满了成熟的单车租赁铺。在单车公园的入口处,或者可以在海滨长廊的这一头租,到那一头还,也是很方便。不过,传统单车店受到营业时间、租单车时间长短的限制,共享单车在使用时间和归还地点方面更自由。
2. 香港的共享单车现状
(1)Gobee Bike —— 传统业务、香港首家、已获得首融
2017年4月开始,名为“Gobee Bike”的公司开始在香港新界沙田区试运行,首次投放超过1000辆。
联合创办人Raphael Cohen是德国创业投资公司Rocket Internet的前执行董事,对创业和融资有丰富经验,曾于越南开拓Food Panda(提供快餐外卖服务)业务,也创办了亚洲最大型的“晚鸟订房服务”APP "HotelQuickly"。
该公司单车收费半小时5元港币,用户登记时,需用信用卡预先缴付399港币的押金。
8月初,Gobee.bike获得首轮融资,金额超过900万港币,由国际创投公司Grishin Robotics领投,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参投。目前,单车版图已扩展至新界的沙田、大埔、马鞍山、屯门、粉领、将军澳和东涌。不过,公司推出时,因单车在公众地方停泊、抢出租单车公司生意和信用卡漏洞等问题带来争议。
(2)Hoba Bike —— 主打家庭亲子体验、与传统租车店合作
6月25日,第二家共享单车公司Hoba Bike加入战团,首批投放仅100架,从将军澳去开始服务。Hobabike创始人承认自己其实是“自动租赁单车”的机构,主打亲子家庭乐,提供成人单车和儿童单车租赁。收费为成人单车半小时3元,儿童单车2小时10元。也需预先缴付399港币做押金。
Hobabike创始人声称拥有物联网技术,将与与传统单车店合作租车,替传统单车店的单车加上电子装置、GPS定位系统、后台支援等。让传统单车铺的单车也能随时租出,互惠互利。
为防止用户胡乱停泊公众区域,在App上设置实施奖励机制,鼓励用户在合法地方停泊。
(3)Ketch‘up Bike —— 真正的共享单车
9月,将有一间新公司进入市场,声称将是真正的“共享单车”。
公司创办人对媒体公布,公司自购了一批质量较好的单车,并在社会进行资本募集。每辆单车标价1600港币。招募公众购买,成为车主,拥有Ketch’up Bike单车的所有权,之后车主将单车租给他人。
平台帮忙运营管理、提供丢车及维修保险,并与车主五五分成。每日应车主要求重新调整单车位置,使其出租率更理想。
目标让每一位参与租借计划的车主6-8个月后,收回本金,一年内有机会净赚一千港币。
目标筹集48万港币,拥有300个车主。预计于9月正式推出。
3. 共享单车发展困局思考
尽管三家公司各有创意,但个人认为,很难突破香港特区的先天不足。
(1)如何应对季节变化和天气状况的影响
单车与网约汽车不同,受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很大。在内地,可以依靠单车在多个城市运营来做对冲,东边下雨西边晴,就算盈利下降,却不会陷入完全旱涝无收的境地。
香港城市本身很小,又局限在新界一地。台风天一起下雨,酷热天气同时暴晒。就会面临经常性的颗粒无收。
(2)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内共享单车公司都各自有其核心竞争力。如摩拜和OFO入场早,有市场占领优势。之后的优拜单车和小鸣单车背后都有传统单车厂家做靠山,能有效地控制单车成本。骑呗单车得到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背书。Hello Bike有强大的单车研发团队,据称获得了十几项单车专利。
而目前来看,香港这三家,除了第一家有良好的创业经验和优先入场的优势以外,其他两家都是完全的Startup,与国内单车巨头们相比,只是小儿科的创业尝试。
(3)线下运营成本太高
平台软件仅是表面,单车生意好不好,还跟合理调配车辆、提高单车流转率、维修损坏单车等线下运营有关。
香港人工费用太贵,线下运营人员一多就会蚕食掉原本就很少的收入。但人数不多,就会造成人找不到车,或找到的是坏车,遇到问题无人支持的情况。用户体验一糟糕,用户很快就会流失,无法持续。
(4)用户的广告价值和增值服务如何变现?
国内的共享单车公司尽管不赚钱,但投资者都寄希望于海量用户带来的广告价值和增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上。
且如优拜单车和小鸣单车这样的公司,本身就有单车制造商支撑,实质上是单车制造商扩展了下游的业务,有利于主体业务的发展。
但香港的三家企业,可预计获得的用户数应该不会很大,单车租赁又不盈利,如何生存?
再加上面临的公共用地占用问题,给传统单车行业带来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等,共享单车业务在香港前景堪忧。
其他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