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汪汪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为什么贪玩,相信大家也接受了无法改变孩子随时随地都要玩的事实。但是很多家长朋友可能会说,我们并不反对孩子玩游戏,可是我们希望孩子可以玩我们给他们设计的游戏,他们的游戏太幼稚,对成长没有帮助。
今天,大家和汪汪一起看一下那些幼稚的游戏有什么作用吧!
假装游戏,培育亲密 远离孤独感
你们的孩子是不是和你们玩过“假装”的游戏呢?比如你对她感到生气或者失望的时候,也许她会和你说:“我来假装女儿,你来假装妈妈,然后你在生我的气。”然后你可能会想,我本来就在生气,根本不用假装。相信我,当你听从她的建议后,你的怒火会很快消失的。用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但可以把关系从一触即发的瞬间拉回来,转而还能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还会让你假装看不到她,假装生气的满屋子找她、假装不起床……
其实这种游戏并不幼稚,这种表达方式不但对人与人的关系有效,科学家发现,其实黑猩猩也会借助“假装”的游戏缓和关系,重建友谊。
黑猩猩,特别是成年雄性会彼此打架,但他们也是和解专家。当黑猩猩们无法通过道歉达成和解的时候,其中一个会假装在草丛中找东西,大声叫唤其它猩猩过来观看。不过因为实在没东西可看,其它猩猩会逐一离开,但是刚刚吵完架那只会留下来,继续假装在草丛里发现新东西,兴奋的跳上跳下。最后它们会安静下来,开始为对方梳理毛发,友谊就这样修复了。
你看,既然小朋友和黑猩猩都知道用这种方式重归于好,那么这个办法一定是出于本能!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表达,很多内向的孩子内心是孤独的。他们经常默默躲在角落里,与人相处时蛮不讲理或横行霸道。他们可能经常会说“没意思透了”、“没人喜欢我”,或者站在足球场前面说“我不喜欢踢足球”……他们可能看上去少年老成,也可能亢奋、不安,或者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其实,孩子们这种不安、愤怒,甚至惹人生厌的表达都是在寻求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对于孩子以上的表现很多家长都会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或者即使看到了孩子的痛苦也无能为力,最可能的反应是生气和担忧。我们需要找打一把钥匙,打开孩子心灵的那扇门,让孩子重新快乐起来。游戏,也许就是这把钥匙!
角色扮演,培育自信 远离无力感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小朋友为什么喜玩欢过家家、玩医生看病、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呢?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情形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想知道一切事情的究竟。通过游戏他们学会做饭烧菜、清洁整理、上班下班、争吵辩论、照顾他人……
最近央视体育频道有个采访视频,李玫瑾教授这样说:胆小的孩子就一点,缺练。只要他的肌肉有力量了,它就会有一种控制感。相反,相反浑身没有一点肌肉,胳膊跟柴火一样。那这种孩子你天天教育他勇敢是没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样,小朋友反复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生活技能同样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之所以有魅力,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游戏是一种主动选择。如果做什么都能够事你主动选择,那么你就更可能完全的投入进去。
父母总是说,哪有那么多时间和孩子玩游戏呢?但仔细算一算,就会发现游戏的投入和产出比是非常高的。我们每天唠叨、发脾气以及不停催促的时间,加在一起可比游戏的时间多出太多了。
经常受挫的孩子,或者无法通过游戏获得掌控感的孩子,通常陷入“无力感堡垒”。他们无法自由的玩耍,显得懦弱而无助。有时候他们可能表现的胆大包天、任意妄为,但内心深处却是嫉妒无力的。如果孩子担心受伤、害怕被拒绝、对这个世界缺乏探索的信心,他们会逃避:我不想要、我不会、xx在打我……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无力感是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能将自己藏的严严实实的。有的孩子表现懦弱,有的孩子则先发制人,利用对别人的攻击保护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明明内心有极度的无力感,却经常在学校打人,连老师也没有办法。
要治愈这些无力的症状,我们的方法就是全心全意的与孩子一起游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自信。
角色扮演,康复情绪 走出悲伤
还是假扮医生的游戏,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假扮医生或者护士给小朋友打针呢?一般情况是一个小朋友刚刚在诊所挨了一针以后,他会选择当医生或者护士,给陪自己去打针的大人打针,大人不在的时候呢,就给娃娃们打针。孩子们会希望大人表现的害怕、很痛的样子,大喊疼我不要打针……
被打针的孩子感到自己很无力,感觉自己无法对打针这件事情做出选择,联想到自己除了打针,连吃什么、穿什么等无数的事情都无法做选择。这个游戏很好的实现角色转换,这个游戏让孩子处于交往强势的一方。看到大人无能为力、绝望和丢脸的时刻,他会感到自己变得强大。
游戏虽然是假装的,但从悲伤中振作起来的需求却是真切的。孩子选择这个游戏是为了克服打针留下的真实痛苦,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恐惧感通过哈哈大笑释放出来,这也是孩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玩类似游戏的原因。如果这个游戏遭到拒绝会怎么样呢?孩子的心理会退回到自我封闭的世界。甚至会尝试一些没有分寸的事情,比如找一根真正的针,扎小弟弟或者家里的小动物。他们把情绪压制下来,下次看医生的时候会撕心裂肺的大哭大叫。
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表现出恐惧、暴力或者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孩子最近有合理而足够的发现渠道么?作为有教养的成年人,遇到孩子抓着我们玩一些幼稚游戏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别闹了,我正忙着呢。
我们通常只停留在行为问题的表面,因为那是最让我们生气和担忧的,却忘记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汪汪每天会分享如何在游戏中与孩子一起寻找快乐,帮助孩子成长。朋友们也可以关注公众号“有鹿为伴”,在那里喵喵老师每天会与大家分享“古代诗词鉴赏”和“中外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