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日期是农历五月二十三,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哪一年呢,现在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各有来源,先分别说说。第一个一九四三年,那是我从开始填写各种各样的个人伩息的表格的时侯。每当填到出生年月时,我都毫不犹豫地填写上"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因为,我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
七十多年前的泸定,荒僻、落后,生孩子,大多是请个有经验的"接生婆"来家里接生,而这些"接生婆"又大多是"业余"而非"专业"的。所以,那个时代,婴儿出生率高而存活率低,尤其是农村更甚。所以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在正规妇产医院,正规的妇产科医生接生,有正规的"出生证"。那时,全凭运气,别倒霉碰上"难产",生了孩子,父母就记个年月日。这就是你的出生证明了。而且我们出生时,已是"中华民国"时期。那时官方的历法规定是,历法釆用世界通用的"公历",而纪年却釆用"中华民国"纪年,而民间,尤其是落后,偏僻的地方,在月日方面则更方便地釆用用习惯了的"阴历"。记忆中,在家里住房的"灯桌"的抽屉里,放着一个记录我们兄弟姐妹的出生年月的小本子,上面记载:xxx(姓名)民国XX年(公历)x月x日(阴历)出生,这样"中西结合"、"土洋相容"的"出生证"。所以,我有印象,是根据那个本子记载的出生年月来填写我的《学生登记表》、《个人档案表》的。
几十年后退休回到故乡时,同学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谈到出生年月时,都异口同声地指出我"应该是一九四四年"出生。我想应该是"中西结合"的出生记载出了问题。因为,那时知道,"公历纪年"和"中华民国纪年"相差十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就简单地误为四三年了。其实是相差十一年。所以,我的出生年分是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哈哈,"难得糊涂",还糊涂了大半生,临老,才搞清自已的出生年月!一笑!
公元一九四四年阴历的五月二十三,我出生在西康省泸定县县城(河东镇)正街的杨姓人家。我的出生,虽然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但却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父母、外婆自然是高兴万分的。但是,刚出生不久的我,却让父母、外婆焦急万分。据说,我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当地叫"缩阴症"的怪病。问医寻药,求神占卜,家里上下忙成一团糟,连将我穿过的小衣服都用钉子钉在柱子上,然后用滚开水浇衣服这样驱邪除怪的办法都用上了,好在不知是神怪显灵、还是药石起效,我的病好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我从小身体就很瘦弱,个子也比较矮小。
我从小生性胆小,虽然是家中第一个男孩,父母、外婆宠着、惯着,但我并没有变得骄横霸道,应该是多亏了这胆小的心性,总不敢由着性子胡来。而且生性敏感、脆弱,还有点点冥思苦想、胡乱捉摸。记得小时侯,一次生病躺在床上,一觉醒来,房子里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转头看到外面湛兰的天空,一碧如洗,下午的阳光有些晃眼,在兰天的映衬下,一棵大树的枝头,树叶随着微微的轻风翻飞着,随风翻飞的树叶,变幻着明暗两种不同的光斑。那一瞬间,彷佛一切都停滞了,声音也听不见了,连心也空了,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和感伤,笼罩了我。这种奇怪的感觉,对我印象太深刻了,后来想起,总以生病中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心理的过于敏感和感情的脆弱所致。有时,夜晚的泸定昏黄的油灯下,稍远的地方迷糊混沌,而湛兰天空,繁星密布,对着夜空的星星,想象着星星之外天的尽头⋯⋯好象天地俱寂,天在无限制地延伸、延伸,一切都处于虚无缥缈之中。我保存的一张早年的全家福的照片,那时我大约三、四岁吧,硕大的脑袋,深䧟的眼窝,撅着的小嘴,一脸的不开心的样子,不知心里又在捉摸甚么?!这就是小时候的我:胆子小,个子矮,心事重,温顺,敏感。就这样慢慢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