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开始实习时,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每天都被旺盛的求知欲所支配,越是深入这个领域,越是发现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未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就好像一扇通往美丽新世界的大门漏出了一丝缝隙,当看到了那束光,才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原来只是一个黑暗逼仄的笼子里的笼中人。
对我来说,每一种原理都有着别样的精美,对它的剖析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反而促成了我事业的进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顶层设计永远是从原理中生长出来的花,它们是否健壮、可读或高效,完全取决于它们的作者从原理中汲取了多少养分,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花海中攫取各色的鲜花,这些贪婪、短视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学习带来的最本真的快乐,他们的年龄大小、阅历深浅甚至都可以被忽略,这种利益驱使下的投机行为近几年越来越多,看一看北上广深有多少培训公司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业内不乏有见解的人,甚至还很多,到处去呼吁从原理出发,论坛、博客和开源社区什么时候缺乏过这种简单的道理?闹到现在反而像是倒腾古玩的二道贩子,守着一模一样的瓶瓶罐罐,不砸得只剩孤品,就别指望新入行的人能感到珍惜。所谓真理往往就是简单的道理,这种简单却也往往注定了唯有少数人才能深刻地理解、贯彻并落实。
大多数投机者只是爱财,他们的目的是Money,学习的导向是利益,可悲,这种病态令我厌恶,我只觉得他们玷污了这个领域的神圣感。每天的努力工作只是为了钱,那么即使再努力,这个人也都会因此而显得轻浮,如果这个人又没有其他人性的闪光点,在我的眼中,他渺小如蝼蚁,对待他们,我唯一表达礼貌和友好的方式,便是敬而远之。
人之一生,除了维持生命所必要的劳作外,一定要有可供无限探索的爱好,要有能经历岁月穿凿不崩塌反而更具内涵的思想。
在我的认知里,将爱好和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知识。求知欲每增加一毫,知识便增加一分,看到的世界就清晰一分,对自己无知的认同也加深了一分。尽管这种量化难以如实描述这种关系,但不妨碍给出一个趋势,一种走向,这并非严谨的数学模型,但我还是对此非常满意且笃信。
强烈求知的欲望其实也会令我痛苦,我也只是人,我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我常因为自己不能全力投入而烦恼,因为甲亢的缘故,我超速的新陈代谢带给我的是,一天内短时间的亢奋,长时间的疲惫。在确诊之前,我常常因此自责且不服,凭什么我做不到持续高效地投入学习中去,我为什么会被悬梁刺股的典故讽刺,每当想起这些我总是愤怒而无奈,而这愤怒,大多时候是促甲状腺激素和我开了一个不好笑的玩笑。
搞清楚这个之后,我的痛苦减少了很多,开始意识到求知是一生的跋涉,是马拉松式的长跑,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短暂爆发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力量就那么多,用竭了就要等待第二天,透支的额外力量也终究来自于自己的未来,其带来的影响也终将在未来显现,这并非飘渺的命运样的东西,而是很简单但也很正确的逻辑推理,我无意将之写的神秘莫测,但很满意这种说法的美感,而且那些个哲学家们不都习惯于这种论调吗,我觉得这很有趣。
掌控求知欲和掌控其他欲望一样困难,难在精细,不能粗暴地一刀切,所以求知欲于我,更像是雨水于麦苗,旱时是甘霖,涝时是灾害,如何精准施为,就成了对我智慧与能力的深刻考验。
其实有时候想想,求知过程中,保持平和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青年人朝气蓬勃,火一般的热情,用对了地方,能快速推进事物发展的进程,我崇尚这种自然而发的力量,但未成熟的心理与贫乏的经验往往导致失去平衡,平衡的打破一定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学习、生活、工作或者社交都将会受到影响,好坏不分,一段时间后,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平衡。万事万物无不趋向于平衡,严谨地说,目前为止,这种朴素的真理在量子或宏观世界中是通用的,既然我受限于身体的健康状况,那就把热情分散一下吧,尝试着平和,有效与否尚不可知,但至少能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治愈求知欲带来的痛苦。
求知源于无知,无知源于求知,我人生的跋涉将永远于此二者间辗转向前,我将永远对自己的灵魂保持谦卑,永远对知识保持谦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使我谦卑的东西,也永不会有使我谦卑的理由。
最近,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初稿,生活中又少了一个逼迫我不得不做的痛苦源头,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又可以买书了,我的人生轨迹重归于美好与安宁,趁此难得的机会,是时候考虑一下接下来的目标了。